成于“妙手”
测发数据分析是火箭发射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测试过程中,对火箭状态进行及时、准确和全面的确认,离不开指挥操作人员对测试数据的快速全面判读和深度分析。CZ-5系列火箭已完成了7次飞行试验,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数据资源。针对空间站工程零窗口发射要求,型号两总提出了基于历史数据的辅助决策系统的研制要求。
火箭院长五B火箭主任设计师张学英带领研制团队,突破了传统射前监测软件思维及框架的限制,开展了多项创新和改进工作,包括多发次数据比对分析、多类型数据联合分析、多模块数据横向一致分析、上下游等关联参数计算分析,大大提高了数据分析工具软件的算法丰富性和人机交互的易用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AI数据分析技术具备工程应用的基础。张学英结合预研课题的研制成果及工程需求,推动了将相关性分析、神经网络、聚类分析等AI数据分析技术在健康监测软件的落地工作。通过这些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从时域和频域等角度,对数据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度挖掘,从而实现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故障检测、故障诊断和故障预测。
勤于“本手”
所谓本手,最重要的是扎实做好基本功。在火箭院长五B研制队伍中,“新人”刘辉也是这样践行的。
时间回到5月24日长五B队伍临近进场前,火箭院长五B助推动力系统指挥张青松突然收到疫情防控小组通知,因其居住地所在街道升级为中风险地区,要对他实行14天隔离管控措施,推迟进场。
一时间,全箭动力系统的工作都集中到了第一次参加发射任务的刘辉的身上。作为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人,他不可避免地对未来十余天的工作感到迷茫和焦虑。
临行前,张青松嘱咐到:“作为动力系统指挥,未来几天的工作就靠你了。不过不要担心忧虑,遇事多思考、多向黄辉主任现场请教,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报告并联系大家,我们是你坚实的后盾!”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辉时刻关注着产品状态及测试进度,每天晚上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梳理分类,根据相关度明确必须参加的工作、可以参加的工作以及无须参加的工作,强调了各项工作的注意事项并组织协调好相关人员,有力保障了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免于“俗手”
在日复一日的复杂工作中,仍能保持新状态,方能免于“俗手”。
作为一名火箭院长五B火箭分系统的副主任设计师,卢頔始终以身作则。在靶场飞行试验、总装出厂测试以及101站液氢循环泵试验三地试验任务并行的高峰期,5~6月的北京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疫情形势,他始终坚守在岗位第一线,保障着北京远程测发支持系统对靶场与总装厂的支持保障链路,确保后方团队能够及时获取前方第一手的测试数据,及时完成各岗位的每日判读任务,持续推进远程测发支持系统在远程音视频协同、远程网络监控等方面的能力提升,随时响应各项动态需求,产品清点准备、装车、设备恢复、问题排查、分析……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处处带头,不惜力、勇担当。
在这疫情与任务交织的特殊关键时期,特别是受疫情影响的封闭期间,面对出差率高达60%的严重缺员的班组现状,卢頔带领2名骨干成员,组建了“招必应、应必诺、诺必行、行必果”的抗疫保产“逆行军”。他们应急跨岗兼顾了7个型号长达半个月的各项设计、试验、排故、汇报等工作,在这个特殊时期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