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头“吐出”所需的各种成品!
近日,由中建八局上海公司与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联合研发的智能钢筋加工生产线完成组装、调试工作,在上海公司第一分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一标段项目(下文简称“上海交大医学院项目”)启动试生产。
智能钢筋加工生产线由多个系统协同配合,具备多种规格攻丝刀具、弯曲模具自动切换功能,可实现不同规格、不同加工尺寸钢筋的自动化生产。通过智能算法,智能钢筋加工生产线还可对钢筋料单和原材料进行优化匹配,提高钢筋利用率、降低废料率,少量废料自动分为30厘米以上和30厘米以下,便于合理处理和利用,减少浪费。
“目前人工操作主要是吊装原材料和将加工成品运走。”工作人员告诉小布,其余的钢筋加工过程都不需要工人操作,设备能按照设定无人化自动作业,1小时可以加工约1.5吨直径20毫米的钢筋。
对于钢筋成品所需的不同弯曲角度,现场还配有一整套模具“全家桶”,以应对不同的弯曲作业需求。模具自动切换系统通过X-Y-Z三轴方向运动,保证机械手与弯曲模具准确识别、抓取、放置,完成折弯机模具自动更换。
本次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项目试生产的智能钢筋加工生产线,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智能化程度高、作业效率高、加工精度高等特点,未来有望实现钢筋加工产能的大幅提升、钢筋构件质量的有效提高。
“以前人工操作机器,先切好一定长度的钢筋,再弯端头或套丝端头,费时费力,还难免有误差。”项目经理李磊表示,有了这套设备,不仅节省大量人工,钢筋构件质量也能得到有效保证。未来还将继续提升,逐步实现“下班填满料,上班来点货”,真正做到“日夜不停产”。
此前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项目已实施运用了抹灰机器人,现在智能钢筋加工生产线“加盟”外,还多了一款实测实量机器人。该设备具有小巧灵活、操作简单、数据处理高效、报表填写规范等优点,可自主行走、躲避障碍,高效完成各分项工程实测实量相关任务。
上海交大医学院项目在这些智能建造“黑科技”的加持下,缓解了疫情过后部分“用工难”问题,将来也有助于解决“建筑产业工人缺失”“人工成本高”“基础工序难以实现高质量标准化”等困难。
据悉,由中建八局上海公司承建的上海交大医学院项目,总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分为宿舍区和生活区两部分,宿舍区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生活区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包括学生公寓、综合体育馆、食堂、地下室等14个地上单体。目前,项目1-4号学生公寓已完成结构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