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物资本身的非标准化(重量、体积、优先级、注意事项等),物流的起点、终点不确定,以及院内传统人力物流准度低、效率低等因素,医院在院内物流建设上付出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成本。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医院将大约46%的预算花费在与物流有关的地方,其中19%花费在了人力劳动上,单个医院年均花费约为300万元。
如今随着医药分离等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发展,院内结构优化和医院运营成本降低的需求持续提升,医疗物流配送
机器人呼之欲出。公开招标数据显示,医院采购医疗物流配送机器人始于2019年,仅仅过去三年,医疗物流配送机器人采购量便已逼近中型箱式物流。
Mobile Industrial Robots(以下简称 “MiR”)自201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致力于为全球汽车、电子产品、第三方物流、医院等领域提供自主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以全面提升机构内部物流效率及生产力。
目前,MiR与其生态合作伙伴—艾信智慧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同济医院”)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以下简称“之江院区”)分别部署了一台和四台自主移动机器人(AMR: Auto
nomous Mobile Robots),
应用于医院的住院部、手术室、检验科及药房,协助运输药品、检验样本、物料、无菌手术耗材等医用物资,替换过往人工加推车的运输模式。
MiR AMR在之江院区
据MiR中国区销售总监张愉介绍,医院自动化物流发展已久,但采用AMR技术完成部分运输任务,却尚处探索阶段。此次MiR院内医疗物流配送机器人的部署不同于以往,运用AMR技术,打通了院内物流“最后一公里”,使院内物流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
AGV升级为AMR,
院内物流机器人奔赴AMR时代
过去发达国家医院通常运用自动导航运输车(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技术,提升院内物流运输效率。
尽管相较于AMR自主移动机器人AGV机器人传输系统售价更低。但由于AGV机器人传输系统通常需要在磁、激光等导向装置引导下沿程序设定路径运行或停靠到指定地点,再完成一系列物品移载、搬运等作业,对于二维码、光磁导向等外部基础设施依赖较高,在院内人群密集的中国该技术应用安全性、可实践性、无菌性、灵活性程度较低,而多被用于工业生产、物流,及海外医疗场景。
AMR自主移动机器人技术的诞生,拓宽了机器人传输系统应用边界,使得医疗配送物流机器人技术可以更好地被应用于更多医疗场景。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具有激光及视觉导航等能力,不仅无需轨道,同时还可绕开行人和障碍物,进行自主、动态、顺序式导航。能够实现路线规划、充电自主完成,人员及物品主动避让,自动呼叫电梯、开关门,跨楼层物资运输。
AMR部署成效
可见,具备自主导航能力的AMR自主移动机器人更为灵活,对于运营和维护成本,以及基础设施和地面空间要求较低。其动态导航行驶模式,则更适合像医院这样对安全性、适应力、防菌程度有着更严格要求的环境。配合医院现有的气动物流系统和箱式物流系统,协助运输药品、检验样本、物料、无菌手术耗材等医用物资,能够稳定替换过往人工加推车的运输模式。
同济医院和之江院区的实践则进一步证明,通过部署AMR,能够提高医院运营管理和后台支持部门的工作效率,让医务工作者将更多时间投入专业服务,用更少的时间做重复性高、技术要求低的工作,并间接优化患者的就医体验。
以MiR在之江院区的实践为例。之江院区在二级库房到手术室各个点,配置了四台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并在检验科标本接收室与标本前处理间,配置了两台机器人物流传输系统,实现了从库房到病区,到手术室以及各个点的耗材二级库的全自动配送。
据之江院区相关医务人员介绍,过去大量需要使用的药物通过箱式物流传输到手术室,不仅运输效率较低、精准性不足,且有药品污染的风险。如今利用物流机器人,手术开始之前耗材便被无菌化且精准地送到手术间。以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的模式运输物资,不仅节省了时间和人力,也提高了管理的精准化,能够更好地推动医用物资管理精准化未来在院内的发展。
院内AMR自主移动机器人,
对产品硬件及软件能力要求更高
要在人员密集,且对于物资配送精准性有着高要求的医院场景投入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应用,对于企业产品硬件及软件能力均有着较高要求。
据了解,为提升产品安全性及稳定性,MiR在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前后都装置有激光,以提升产品障碍物检测灵敏度,并实现360度安全保障。同时,企业为AMR自主移动机器人配置有独立于路径规划系统外的安全系统,以为机器人行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出快速相应处理,实现快速避障。不仅如此,MiR亦优化了产品元器件,以应对大量复杂环境,保障产品安全性及稳定性。
张愉告诉动脉网:“MiR通过在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的软硬件系统上进行升级,提升物流效率,同时减少医疗机构对于产品的运维成本。同时,我们的机器人具备很强的开放性,能够直接与电梯、院内业务系统等各种不同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进行对接,满足不同场景、不同种类需求。而这一特点,对于MiR未来在机器人研发及应用场景拓展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目前MiR产品已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之江院区、同济医院落地。其他部署了MiR AMR的医疗行业企业还包括诺和诺德、强生等。
未来,MiR还将与合作伙伴共建生态系统,对机器人技术进行优化,拓宽产品应用能力及场景。
政策加码,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大规模落地只是时间问题医疗物流配送机器人不仅能够与医院HIS系统对接,有效帮助医院配送系统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自动化等,为院内物流降本增效带来诸多裨益。而且能够减少因传统医院物流方式中因人、物交叉流动频繁而产生的人员交叉感染,及物品受污染、受损、丢失的现象。
需求明显,政策也表现除了对医疗物流配送机器人发展的明显支持。
2015年《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智能制造优化院内物流”的方案,拉开了医疗物流配送机器人建设的序幕。2021年末,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印发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及《“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则进一步推动了行业发展。
在宏观与微观政策,以及疫情等黑天鹅因素共同作用下,国内医疗物流配送机器人无疑已迈入发展黄金期。随着院内物流“最后一公里”被打通,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大规模落地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