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佳士科技  irobot  机器人  开云电竞官网下载app   ABB  机器人产业联盟  发那科  机器人展览  机械手  码垛机器人 

碧桂园:智能建造“机器人”与它的工程师们

   日期:2022-06-08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作者:angle     评论:0    
 随着建筑领域智能化建造发展的不断推进,碧桂园在智能建造方式上逐步探索出新的发展路径,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就带领博智林实现了“机器人造房”梦,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工地,人机协作造房的景象现如今已展现在我们面前。

测量机器人:工地里的“大长腿”

房屋面积测量,是整个房地产测绘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房屋面积预测和实测产生的误差大小将会直接影响合同约定面积,在购买房屋时一直是较为关注的民生问题。“测量机器人便很好的解决了房屋测量偏差过大的问题,将误差降低到最小,成为国内智能建造测量领域率先入选产品。并且已可满足实测实量工艺对精度、效率、测量规则、测量报告内容的要求;且应用适配性高,在不同户型、不同施工阶段、复杂施工工况都能完成测量。”翘楚上城的项目负责人冯志超表示。

据了解,该项目已引进的测量机器人已具备“常态化施工”的成熟作业能力。测量机器人会对不同户型、施工阶段、施工场景进行3D测量密集点云的语义分割,自动识别并去除“企口、线盒、水管墙面”等元素。“在我们施工测量过程中,它会在3D图像空间中将施工房间识别成‘天花’‘墙面’‘地面’‘飘窗’‘门洞’等构件。我们工程师可以根据项目实际场景,自定义测量规则,通过虚拟靠尺、角尺算法,完成墙面垂平度、天花水平度、方正性、阴阳角、开间和进深等指标测量。”负责测量机器人操控的工程师刘田成介绍。

(测量机器人与它的工程师)

在房屋测量现场,这位拥有着高挑身形的机器人三两分钟就可以结束对单个房间的测量任务。“传统工艺在土建过程,2人一组完成300平米测量需要2-3个小时;在土建精装移交阶段,由于测量精细程度提高,则需要4-6个小时;而测量机器人对于这些不同的阶段完成实测实量都仅需1小时,并且对户内建面预测和实测的面积精准度误差在±1mm内,无论是作业效率还是测量准确率都优于人工测量。”刘田成说。

每次在执行测量任务之前,刘田成只需要在一个控制面板上输入房间基本信息和相关数据,机器人便可自动开始工作。一个房间完工后,刘田成就抱着这小伙伴开始进行下一个房间的测量,如此频繁的接触使得他和机器人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这个机器人是去年12月份来到翘楚上城项目的,和我协作了半年,我们是工地上相互依赖的好搭档,每天上班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它,现在我们离开谁都无法完成这项测量任务。”刘田成说。

项目负责人冯志超介绍,翘楚上城是碧桂园在山东省首个智能建造住宅应用试点项目和智能建造师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培养基地。像这类智能建造机器人,在翘楚上城工地上还有很多,包括打磨机器人、清扫机器人、整平机器人、智能布料机器人等等,这些机器人依据产品线划分,按项目全周期施工进行穿插。

混凝土天花打磨机器人:房间内的“艺术家”

“它是室内智能建造机器人队伍的老大,房间内最高的地方都由它负责,它的脖子可以随时伸长缩短,行动起来敏捷灵活,工作效率非常的高,不愧是智能建造机器人。”一旁的工程师王文光夸赞不已,这位是我“如影随形”的施工合作伙伴——天花打磨机器人,在工作期间我们配合的非常默契,施工时通过数字控制摇杆操控它来回移动对房间内的混凝土天花拼缝、溢浆、错台、爆点等缺陷进行打磨,整个房间的天花打磨后平整度极差可以被控制在2mm以内。

(混凝土天花打磨机器人与它的工程师)

在施工现场,机器人伸长脖颈将打磨盘高高举起,紧贴着顶部的天花面,仔细地打磨着每个角落。

王文光介绍,天花打磨机器人目前的累计作业量超过了1500平方米,如果以1000平方米施工面积计算,传统施工需要3名至4名工人连续工作8小时才能完成,现在只需要自己和这位“老大”就可以负责对整栋楼的一层户内房间的天花打磨,7个小时即可完工,综合施工效率高达40㎡/h,是人工的1.6倍。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天花打磨机器人自带的集尘装置可实时同步收集打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灰尘,避免了低能见度造成的安全隐患以及对空气的污染,也减少了作业环境中扬尘对人体的危害,使用该款机器人,在保证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还能还工程师们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地面整平机器人:混凝土的“美容师”

王文光介绍,在室外的工地现场还有一位天花打磨机器人的小伙伴,是室外露天作业的小能手。在地基水平面抹灰现场,只见它推着一个铲平装置,徐徐地向前移动,两只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前方,一副严肃的神情,所经之处可谓一马平川。

据了解,这是台整平机器人,专门负责混凝土现场浇筑的地坪和地库的整平施工,于今年1月份来到翘楚上城开始执行施工任务。“传统的混凝土地坪施工方法是人工找平,然后使用抹光机抹光,需要大量的人工,施工过程质量不受控制,需要人工多次修正,反复测量调整正在施工的地面,且效率不高。现在有了这台机器人,地库施工可以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就直接达到混凝土找平层的水平度和平整度的要求,一次成型,直接省掉后续的地坪施工。”项目负责人冯志超介绍说。

趁工程师和机器人闲暇之际,现场负责整平机器人操控的工程师卢晨龙说:“3#楼的地下抹平任务是我们目前的施工部分,这里不需要很多人,只要我们两个就可以摆平,现场每一处坑坑洼洼的混凝土地面都被铺抹的整整齐齐,可别小看它这‘轻轻’一扫,整平是混凝土浇筑的重要步骤,过去混凝土布料作业之后,地面仍然是很不平整的,现在有了它以后,对混凝土地面的平整精准度的误差可以控制在3mm以内。”抹平任务开始前需要提前把场地面积、混凝土相关数据录入系统,这决定了机器人对混凝土平面施加压力的大小和施工的精准度。作业时,凭借其独特的双自由度自适应系统,保证机器人能够稳定地在钢筋混凝土上施工作业。并且基于内置GPS定位功能,选定待作业区域后,机器人可自动设定整平规划路径,把控实时位置,实现混凝土地面的全自动无人化整平施工。

“我们是战友,是志同道合的盟友,很感谢能在工作中拥有这样一位特殊的朋友,携手并肩作战,为创造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共同努力。”卢晨龙感叹。

(地面整平机器人与它的工程师)

未来可期:“人机结合”

“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一样,特别有成就感,为我们的施工任务带来极大的便利。”翘楚上城项目负责人冯志超介绍到,一开始实际作业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工作效率比较低。为了让机器人能在建筑工地上充分发挥作用,它们必须具有便携性、四处移动的能力、“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以及处理接收到的数据或信息的能力,通过后期不断更新,如优化机器硬件结构,升级软件等手段促进机器人升级迭代。

碧桂园鲁南区域总裁谭东岳提到,智能建造机器人的出现,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机器人的运用也正在悄悄影响和改变着行业的发展,未来一定是人与机器紧密结合的时代。

碧桂园集团于2018年7月正式成立博智林机器人,业务瞄准的第一目标就是智能建造机器人。据了解,该公司搭建的全新智能建造体系,融合了建筑机器人、BIM数字化、新型建筑工业化,实现了建造全过程的管理智能化、建造自动化、生产工业化。截至2022年4月底,已有21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27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超350个项目;累计交付超750台,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900万平米;

(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总部大楼)

2022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张小宏表示,下一步将推进建筑机器人典型应用。研发关键技术,编制相关标准,形成一批标志性建筑机器人产品,辅助和替代“危、繁、脏、重”的人工作业,提高工程建设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伴随我国对建筑行业智能化的重点关注,碧桂园在智能建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以地产为主业的基础上努力争做最具竞争力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

机器人造房,从设想变成现实,是碧桂园的不断钻研与探索,在智能建造上,碧桂园的科技之路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碧桂园集团管理层曾表示:“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相信,机器人建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一定会实现的行业变革。”

未来碧桂园的智能建造机器人又将会为中国建筑行业带来怎样的改变,也留给了人们无数的遐想空间。

 
 
声明:凡开云电子链接 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开云客户(www.www.wykobounce.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39553798-8007
更多>相关开云电子链接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开云电子链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