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术迭代助力理念革新
新技术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改革提出新要求,以技术迭代推进教学形式迭代也成为新时代思政教学创新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赋能思政教育,不仅是技术与教学叠加,更是教育理念革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志欣表示,我们应当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差异与多元需求,分层分类、精准施策,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应当构建分段分层分类的内容生产模式,实现大中小幼等不同学段,知识层、实施层、分析层、评价层等不同序列层级,课堂、实践、网络等不同类型教学场域的内容生产有效衔接,实现思政教育教学分众式、全场域覆盖。另外,还要加快数字化手段创新,实现在海量数据中快速提取有效思政信息,让受教育者感受到良好数字化体验,要有的放矢、精准定位,建立数字化应用长效机制,切实落实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应当在新型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彰显思政课内蕴的时代精神气质。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显良认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绝非“技术”与“思政课程”的简单相加,绝非简单的人机对话模式,而是依托技术撬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在技术赋能的过程中兼顾思政教育的“温度”。要在智能化、技术化过程中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有温度的“扬弃”,最终做到将教师从烦冗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将学生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将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提升上来。
打造思政教育教学新范式
思政课兼具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双重功能,思政课教学效果在不同学生群体之间存在差异。因此,思政课教学应与时俱进,改变“千人一面”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好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
新技术时代思政课教学范式的整体性创新,应建立在正确认识思政课学科属性的基础上。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芳认为,通过引入助教机器人,可以满足教师精准化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利用大数据持续性抓取学生的“课堂画像”,可以实现对青年大学生思想状况变迁的可持续性分析。
依靠新技术创新思政课教学范式,应当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贺樑提出,我们要处理好人工智能的工具性与思政课教育的价值性这两者之间的融贯问题。
开创交叉融合发展新局面
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实现价值引领、能力提升、知识传授,未来要在研判高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形成思政课与新技术相融合的局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李江认为,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将让上述三个核心目标实现指标具体化,从而推进对个体学生的差异化教学。另外,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经验,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
思政课与新技术的融合不仅有益于思政课教学改革,而且也有益于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教授虞露表示,新技术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更加关注实时性和交互性,结合人工智能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助力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整体提升。
放眼未来,要从创新性、时代性和发展性角度,思考思政课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问题。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提出,科学技术与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交叉性和融合性。全球发生的大变革对全体思政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增强理论自觉,坚守思政课的教学主阵地,在教学实践中实现遵循课堂规律、思政课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三者统一。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