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和机遇,并纷纷从模式、管理、组织、技术等多层面推动数字化进程,我国多数企业迎来数字化转型的新浪潮。
数据驱动:以数字化为工具,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数字化浪潮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对数据的利用问题。”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晓东表示。过去几年,很多企业的业务信息化做得不错,但是从普及率来讲还是不够的,因为成本太高,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依赖非常大。如果对人的依赖过强的话,一旦人的行动因为不可抗力因素被限制以后,企业的生产制造就会受到影响。李晓东建议,在管理和业务两条线,企业要从对人的依赖转向对数据的依赖。
大族激光集团副总裁陈焱对李晓东的看法表示认同。他以大族激光集团举例,在疫情初期,工程师出不去,各分散制造基地的产品进不来,“一些核心的器件和核心产品,我们的工程师根本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做确认。”后来,集团在核心产品和用户服务等方面加快了数字化进程,并对从管理层到基层的员工进行数字化思维的培训,“尤其是核心的器件和核心产品,在远程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些产品会不会在未来发生一些问题,我们提前做了预案,并在远程给客户做好了培训。”2021年,大族激光的销售收入达163亿,“这其中公司的数字化是非常重要的。”
数治企业:以数字化为契机,助力企业韧性成长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大族激光通过数字化对管理和经营快速进行调整,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这是一种具有韧性的表现。事实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韧性一词”,国际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曾发布预测称:2025年前全球70%的CEO将建立“韧性文化”,以应对新冠疫情、网络犯罪、恶劣天气、内乱和政治动荡的威胁。
报告指出,90%的全球商业领袖认为:组织韧性将是未来商业中的首要思考内容;80%的企业家认为:有韧性的组织才能基业长青、蓬勃发展。
但韧性在企业管理和经营中究竟如何表现?数字化时代企业又如何提升自身的韧性?产业互联网实验室主任,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曹仰锋博士在其报告中给出了解答。曹仰锋表示,韧性本身是一个能力,表现出来在企业遇到危机之后能够在危机中反弹出来,就像U型变革一样,无论内部危机还是外部危机,对组织的考验都是韧性能力。曹仰锋博士曾对西南航空、苹果、星巴克、微软等全球知名企业进行深入研究,并发现这些行业巨头都经历过一次甚至多次危机,但最后都从危机中走出并持续增长。因此,韧性是保证企业持续增长的核心能力。
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曹仰锋认为,企业面临着像数字企业升级的压力,可通过塑造EBC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创新素质和敏捷力,因为有可组装能力,比较敏捷,会抵御企业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带来一些挑战,获得韧性的增长。
数治企业,关键是数据治理和管理企业。
在数字化浪潮下,是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有用呢?在李晓东看来,不是所有数据都有价值。浪费大量管理成本和资金成本获取数据的企业,最终只能湮灭在数据和信息浪潮中。如何有效地甄别数据,包括鼓励有价值数据浮出水面,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点。“企业只有在数据的获取、产出及使用层面都加强管理,才能支撑数据管理,才能称之为基于数据治理和管理的企业。”
“一家企业想要实现韧性成长,要具备四个方面的能力,”产业互联网实验室轮值理事长、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徐少春表示,一是数字化的运营能力,二是数据驱动的高效产品与服务的能力,三是数字生态的能力,四是文化的创新能力。在徐少春看来,过去讲企业数字化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某一个部门,而“数治企业”则是要利用数字化的手段治理管理企业,构建新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乃至商业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科学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钦表示,数字化浪潮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连接整合力的提升也至关重要。“在以硬科技为中心的前提下,能不能实现资源连接、通过和别人互补从而去创造价值,而不是简单的作为供应商或者组装环节存在,也是企业能否实现韧性成长的关键。”
在王钦看来,数字化既是企业转型的工具,亦是企业发展的契机。“有人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风口,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这是对所有企业的一次技术上的冲击。只有在这场马拉松中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把数据治理在边界上进行扩展,把企业要素进行有效的动态组合,才能最终提升企业的优势,实现企业的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