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芯片业起步和发展基础相较于各个发达国家并不具备竞争上的绝对优势,因此,实现国产汽车芯片自立自强、自主可控已经成为我国汽车产业从数量高增长向内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不过,可喜的是,我国的汽车芯片产业虽然尚处于发展阶段,但已经取得不少令人惊艳的成果。在近期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促进工业和信息化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介绍,2021年,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得到提升,我国芯片产量增长33.3%。可以说,这一振奋人心的数据背后不但充分昭示了国家政策扶持与整体调控的巨大付出,更凝聚着行业内各个企业的努力和汗水。以地平线
机器人为例,2019年至今,他们陆续推出了征程2、征程3和征程5等多款芯片产品,这无疑是国内汽车芯片制造业持续发展的例证之一。
而除了产品迭代涉及的相关问题之外,芯片研发形成规模量产之后,如何在实际
应用层面发挥出产品的最大优能,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地平线机器人副总裁余轶南博士结合企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一颗芯片好不好不是厂家说了算,而是使用它的人说了算。我们一直定位自己在于一个Tier2,那我们作为一家芯片的Tier2,其实我们不光是要把颗芯片做出来,我们还要帮助大家去把颗芯片用好。”既要造好,也要帮助相关企业用好,这一观点显然是非常具有建设性的,也十分符合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现状。当然这同样需要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更多的支持。诚如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小康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所说的那样,应鼓励整车企业与芯片企业跨界携手、联合创新,政府出台研发补贴等政策,加快推动实现“芯片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