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利认为,此次获评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期待,“让我更好的工作,让我作出更大的成绩,不能今天把奖状拿回来,明天你就没有了。”
陈学利原先是威海王家钦村的党支部书记,后来被调到镇办福利院任党支部书记兼院长,大家至今一直习惯叫他“陈书记”。1988年,他依靠借来的2.5万元税务周转金,建立了威高集团的前身——生产一次性医疗器械的小厂,经过30多年将企业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在陈学利眼中,威高集团的历史就是创新的历史,创新就是责任,“作为一个企业家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就是要把创新作为不懈的目标来执行”,企业一定要有创新的思想、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理念。
“企业家必须要有创新的意识,必须有创新的业绩”
陈学利回忆威高发展之初,只能生产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但单一的输液器支持不了威高的发展,所以我们去创造别人没有的产品,可以说威高的历史是被逼出来的。”陈学利意识到,想要做大做强,必须要向高精尖医疗器械发展,他把目光瞄准了“手术机器人”。近三十年来,腔镜技术以其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和美观的优点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益处,推动了微创外科的蓬勃发展,但此前这项技术一直被国外高端医疗装备垄断,手术费用昂贵。
“欧美国家能比我们领先十年,日本能比我们领先五年。”陈学利认为,威高要做的,就是缩短这种差距,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经过不断的创新突破,威高研发出世界上首台完成5G远程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机器人。其机械臂具有7个自由度并可实现540°末端旋转的手术器械,可以精准地复现医生的手术动作;配有3D立体图像系统,双CMOS传感器的相机,图像分辨率高,让操作医师有更立体直观的视觉感受。
“我现在做医疗器械,我要职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行动要扎扎实实、接地气,要做好,做到极优、实用的产品。”
“创新最终体现是在产品上”
陈学利认为,如果企业家只有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意识,但是无法让创新意识落地,是失败的。只有创新的产品,才能体现创新的价值。
陈学利介绍,威高自1988年开始,从零做起,从默默无闻到目前在国内外医疗界有影响力,正是因为威高集团将创世的意识转化为了创新的产品。据了解,全世界现在把医疗器械归纳为15大类,这15大类里,威高做了11大类。“我们威高现在做到了国内第一,但是我们的产品还是不全,我们要把这11大类产品做全、做好、做优,这样,我们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体系,也就是说,威高就是一个完整的医疗器械供应商。”陈学利坦言,自己的目标很简单,在医疗器械领域,威高集团要达到“只要用,我都有,我都优”的要求。
为达成这一目标,多年来,威高广泛建立技术联盟,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30多个研发中心和联合实验室,有100多名院士担任技术顾问;完善创新体系,建立国家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
陈学利介绍,威高集团有一个长期的战略规划——每年能上市的产品大约30-50种,来保障威高持续发展,来满足患者对于高性价比医疗器械的需求,“我觉得我们做这个行业,要做到利国、利民,最后才能利自己。”
“如果企业不去领先,产品就不会有市场”
陈学利表示,“医疗器械发展是无止境的,现在世界临床,有七千三四百种,我想在十年之后,就有八千三四百种,医疗体系是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威高致力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国产替代进口,让国人用上自己的医疗器械产品,他说:“现在的实体经济发展是难,那么为什么难呢?因为中国的实体经济要告别粗制滥造、浪费能源、产品低劣。难,难在哪里?就是市场竞争激烈了,你没有一流的产品,你就不会被人们所接受。”
目前,威高有100多种产品打破国外垄断,4项产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产品获国家技术发明奖,30多个产品进入国家计划项目,为国家节约3000多亿元。“聚砜膜”透析器、骨科材料、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彩超、手术机器人、留置针、透析机等众多医疗器械打破了国外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