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网络深度学习的百香果分拣机器人、校内智能蔬菜大棚、感应天气的自动收缩晾衣架……日前,广州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特色项目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在广东华侨中学举行。记者获悉,今年广州将实现人工智能课程全覆盖,不少先期试点学校展示了人工智能、STEM、创客教育项目成果。专家表示,新课改下新教学要转向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每个学科都要设计跨学科教学。
学生科技创新妙趣横生
活动现场,少年宫、中小学等广州30所单位通过展板、实物及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展示STEM(科学 Science、技术 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结合的跨学科综合教育)、创客、人工智能教育成果,以及普通高中科技类特色发展项目成果,分享传递具有可参考性和推广性的实践经验。
广东华侨中学学生刘幸怡在人工智能课上制作的百香果分拣机器人引人围观。将几个百香果放入机器输送层,几秒钟内,皱皮与光滑的百香果在机器人“肚子”里经多维拍照识别,按表皮光滑程度区分优劣和级别,分拣入不同的收集框中。指导教师黄振南介绍,机器人通过摄像头拍摄结合特定的程序识别分析,精准区分光滑果和皱皮果,让农民可以更精准地给不同需求的客户供应百香果,提高效益。该项目获得广东省机器人比赛人工智能创意设计一等奖第一名,并进入全国展示。
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带来了蔬菜智慧种植大棚模型。该校在校园楼顶探索都市农夫智慧种植项目,将模型带到了现场。记者看到,玻璃种植房中智能声控灯、温湿度传感器、室内通风装置等正有序运作,玻璃种植房外还设置了鱼菜共生系统,鱼池旁的水泵能把水中鱼的粪便分解,提供给蔬菜作为养分。菜园旁的赶鸟器通过超声波传感器识别鸟儿接近并发出警报驱赶鸟类。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信息科组长黎娜介绍,学校开展“都市小农夫”社团活动,社团成员利用每天午间和晚间放学后时间,去智慧大棚体验现代化种植,参与整地做畦、施肥、播种、浇水、排涝、松土、病虫害防治到收获,劳动、科学两不误。
晾晒衣服出门不必担心突然下雨了!广州市白云中学带来的自动晾衣架是典型的解决生活问题的科技应用。自动伸缩晾衣架可感应光线、湿度、风力识别阴天、雨天和大风,根据需要晒出衣服或收回衣架。
广州市天河区前进小学开展了《植物与生活之制“皂”快乐》课堂,学校组织学生通过植物粉末调色、了解植物功效,设计出调色皂、功效皂等个性化肥皂。
试点学校作了这些尝试和探索
此次展示成果的不少学校,是广州市人工智能试点校。记者从广州市教育局获悉,广州市将于2022年实现人工智能课程全覆盖,届时让广州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学习人工智能课程。未来的人工智能课会怎样上?试点学校的探索与尝试也具有参考价值。
广东华侨中学教师邱英杰介绍,学校目前创建了STEM理念下的课程体系,分为研发、选修、活动、必修四项课程,要求学生结合当下的学习,在真实的世界中解决问题,百香果分拣机器人就是在这一课程体系下孵化出的优秀学生作品。
天河区华阳小学把智能校园环境系列项目作为实施STEM教育课程的重要载体,其中“AI都市小农夫”是智能校园环境系列项目的重要子项目。目前,学校编写了《AI都市小农夫》学本2套,形成《走近智慧种植》《走进智慧种植》2本教师教学设计册。
广东华侨中学校长李子良介绍,目前该校STEM实验室总面积共850平方米,分为木工、五金、电子制作、人工智能等多个区域。学校通过创设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每个学科都应体现跨学科教学
STEM、创客、人工智能教育都强调为学生创造跨学科的学习情景。近年来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主任顾小清指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强调在真实情境与深度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大观念学习、大问题学习、大项目学习、大任务学习;大单元教学超越课时、课文与知识点、对接素养目标,整合知识、情景与任务。二是单元与学科教学的跨学科属性,未来跨学科应常态化体现在每个学科之中,每个学科应分配10%-15%的时间进行跨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