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近期公布了一系列新的发展目标,以提高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同时努力成为将机器人引入工厂的全球领导者。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内的多个政府机构联合发布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国的目标是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重庆长城汽车工厂的 SUV 生产线/图源:VCG
我国已成为用机器取代人力的最积极的国家之一。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本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去年在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拥有的机器人单位数量)方面排名第九,而5年前排名第25位。
中国的机器人密度为每1万名员工246台,虽然仍落后于韩国的932台(韩国自2010年以来一直排名第一),但该水平已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26,接近美国的255。
作为最新智能制造计划的一部分,目标是到2025年将70%的国内制造商数字化。根据另一项关于机器人产业的计划,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机器人的技术创新策源地,并在同年实现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机器人产品的突破。该计划还指出,到2035年,我国的机器人综合能力将跻身世界前列,届时机器人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日常生活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新的五年计划也提到了日益复杂的全球环境和日益激烈的竞争,供需失衡和供应链稳定将成为需要克服的挑战。报告还称,中国机器人产业面临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供应不足等问题。
到2025年,中国力争建成至少500家智能制造样板厂,引领智能制造发展,培育至少150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
乔治敦大学沃尔什外交服务学院下属的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上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在机器人专利方面领先世界,在2005年至2019年期间占全球产出的近35%。与此同时,美国约占全球总量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