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召开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
视频会议,会议提到,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
这是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超千万,也是近几年增长人数最多的一年。
数据一出,随即引发讨论。一边是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压力不容小觑的担忧,另一边是“你的工作会被AI取代吗”的紧张。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的强大可能引起大范围的技术性失业。关于人工智能与劳动者的关系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本身就伴随着旧职业的不断消亡、新职业的不断产生。18世纪末,蒸汽机的出现让机器取代了部分手工劳动,机械化时代来临。19世纪末,电力的发现和使用让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电气化时代拉开序幕。
根据历史经验,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科技进步所产生的生产方式进步,往往会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消灭一个行业或一种生产模式,但依然要仰仗人的竞争力和创造力。人工智能亦是如此。人工智能承载的是人类的经验,它固然会取代一些机械式劳动场景,却不能完全取代人的思考,更不能代替人完成开拓性工作。
与此同时,科技进步会带来更具生产力的替代方式,社会需求会继续向边缘进化、向高精度服务发展,而这些行业领域仍然需要人去开疆拓土。
那么,新就业机遇何在?
在传统行业领域,第一、第二产业越来越智能化,
开云电竞官网下载app和无人机得到大量使用,人工智能在降本增效的同时,相关系统和设备的维护、操作需要大批专业人员,继而催生出了无人机驾驶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
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新型职业。一些重复性、标准化、效益低的工作被取代,但需要大量的人设计、管理和操作机器,实现人与机器的高效协作,让工作更具创新性和高附加值,推动整个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升级转型。
在新兴行业领域,“绿色职业”在人们生活中的占比开始加大。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及落实,我们将迎来以绿色经济、低碳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新。绿色经济发展需要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支撑,由此催生出的“绿色职业”将不断扩容。“绿色职业”,即部分社会认知度较高、具有“环保、低碳、循环”等显着绿色特征的职业,其中就包括碳排放管理员、代收垃圾网约工、环境监督员、垃圾分类考核员、垃圾分类分拣员等新工种。
未来,面对面的人际沟通无法代替,需求更为广大迫切。育幼、养老需求会急剧上升。同时,人们对高品质教育、医疗、家庭服务、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而且,人的需求将被不断细分、垂直、增加,个性化、定制化、体验化、互动式的产品和服务将更受人们的青睐。诸如食品安全管理师、健康管理师、调饮师、营养指导员、整理收纳师、中医健康养老护理员、宠物营养师等一批职业,这些职业就像不可或缺的黏合剂:服务、参与、联系、情感,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
不难发现,这些行业与职位之所以不能被人工智能替代,关键在于它们始终服务于人的需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的终极服务对象始终是人。技术可以取代部分固有工作,但人类的工作亦会随着科技发展而不断升级、变化、增加。因此我们真正的挑战不来自人工智能,而是如何不断与时俱进,强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