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需求的上升和资本的进入,移动
机器人行业近年来欣欣向荣。得益于此,行业也涌现出了一批以产品应用为核心的企业,这些企业究竟会选择怎样的“打法”去深耕行业?是“一招鲜,吃遍天”,还是其它?
张慧表示:虽然目前入局移动机器人行业的企业非常多,但从市场体量来看,还远不到“蛋糕不够分”,而是一起做大蛋糕的时候。一些新入局的企业应该从市场、技术两个角度选择赛道进行深耕,并逐渐成为细分领域中的优秀企业。以中兴通讯自身为例,中兴通讯属于通讯行业,对于通讯及电子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仓储和产线物流需求特点是比较熟悉的;其次,中兴通讯在技术上有积累,包括机器视觉、大数据、芯片算法等等,可以将技术更好地运用到机器人本体上,作为移动机器人行业的新进入者,中兴通讯正在选择自己熟悉且擅长的行业发力。
不同于中兴通讯先在自身上得到验证,再拿去市场上“拼杀”。快仓更倾向于扮演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一角色。杨卓认为:在各应用场景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企业形成了分工合作的趋势,既有做整体解决方案的、也有做设备装备集成的,还有做产品和解决方案组成的标准模块化设备。企业们只需站在自己的生态位,将自身的专业技术打磨好,市场空间就会变得非常大,并充满无限可能。即企业们在整个生态链上既要分工,也要合作,但要明确自我边界,做自我核心技术价值延伸。
杨宇飞则从企业的角度发表了看法:场景多而繁是物流行业一大特点,以顺丰供应链为例,顺丰供应链有近三百多个运营点,四十多个场景品类。而为了更方便推动运营线数字化转型,顺丰会根据使用角度分为基阶、中阶、高阶三个维度。即根据不同的服务需求,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在此之中,首先保证的是信息化先百分百同步上线,包括无纸化作业。而中阶就是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和部署以柔性为主的环节自动化解决方案。简而言之,顺丰的“打法”就是有针对性进行服务,从客户需求出发,并根据效果进行调整,而后逐渐提升自己的解决方案影响力。
陈源明则认为移动机器人行业虽然市场需求大,但正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产品没被覆盖,也没有被涉及。而未来,行业则会进入到一个更加蓬勃的发展环节。AGV/AMR的发展历程不久,也就几年,最多十年,而一个十年对于产业发展推广而言,是非常不错的成绩,当前移动机器人行业各类产品层出不穷,如送餐机器人,未来则有可能慢慢渗透到To C市场。
如何保障高效安全交付?
就目前情况来看,物流系统交付问题是行业中的痛点问题,一个项目如要高质量交付有时候会周期过长,这对于有些客户而言,显然是无法接受的,那么究竟如何高效安全交付?
陈源明表示: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需要从两方面去看待。一是自身对项目的应用成熟能力,如果企业做了许多可以快速复制的项目,那么交付能力势必会得到增强;二是客户对于项目的成熟应用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对于客户而言,特别希望企业可以提供一个“超级”解决方案,但事实上,这个“超级”解决方案还在酝酿过程。因此,企业不仅需要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交付能力,还需要制约客户的需求定义。
杨宇飞较为认同陈源明的看法,其表示保障高效安全交付应该从甲、乙两方的角度进行思辨。例如,在进行项目合作时,供应商乙方这边应加强自身的解决方案策划管理,包括项目管理、系统调度等等;而甲方也要有相应的自身储备,在策划项目的基本流程中,要表现出应有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性。
张慧同样从两个角度论述自己的观点,她认为,首先企业们对于项目初期的需求把控,需要充分理解,AGV的搬运往往只是自动化改造中的一部分,实际上,项目的需求是需要流程上下游协同才能完成的;其次,从产品本身角度来看,企业需不断提高技术水准和加深对场景的理解,这样就可以在交付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作为深耕行业已久的快仓,杨卓表示:在移动机器人行业,绝大部分企业在项目中都会面临着三个问题,即项目预期、管理和技术。其中,技术问题尤为重要,因为对于服务商来说,都希望能把每个项目用高效标准化的工具做好,但是处于样本的数量和项目的场景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就需要跟用户端团队在场景中针对技术问题不断做产能爬坡。以快仓为例,快仓最成功的一个案例花了两年时间,仓库每年的运营数据都在变化,需要快仓软硬件不断进行迭代升级才能满足现有的运行要求,这就是所谓的产能爬坡。如果一开始,客户给出的预期是三个月,这对于技术层面而言是非常困难的,而如果选择了“拔苗助长”的方式就会导致交付之后出现很多后遗症,如维保问题、售后问题等等。
最后,杨卓呼吁行业企业,要格外重视行业诚信问题,因为国产AGV/AMR产品正在“出海”,这不仅代表企业本身,还关系着整个行业。
传统物流与柔性物流的关系
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有两大方向,一是自动化生产,二是柔性化。如何完成生产与物流的自动化衔接,又如何适应高频的产线变化,成了企业转型升级的痛难点。
那么传统物流和柔性物流关系到底如何?
张慧认为:对于柔性物流,对调度系统上会更高要求,即如何用调度系统把物流做的更高效、更柔性化。这也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数量、路径、策略等的仿真,让这个系统“跑”得更加高效;另一方面则跟柔性需求变化相关,需要从算法层面做出适应。这样才能更多发挥柔性的优势。
杨卓认为:无论是柔性物流,还是传统物流,都需要考虑到应用场景的需求,然后再从项目预期的角度去达到一个状态。杨卓表示,行业一直在提“不动产”概念,就是希望在未来的物流场景中,不动产越低越好,所有的投资都是可移动的,都是具备可再生的价值或者自由排列组合价值的。届时,柔性物流的想象空间就会远远高于传统物流,传统物流将会变成整个物流体系中的基础部分,而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柔性物流可以做到很多的调整和柔性的想象空间,可以有更多的探索在柔性物流的领域。
杨宇飞则表示,同样可以从低阶、中阶、高阶三个维度去思考问题。比如,传统物流首先解决的是一个效率问题,其次是投资回报率问题,再然后才是项目稳定性问题。杨宇飞认为,就项目稳定性而言,传统物流虽然更加靠谱稳定,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宕机,所以要准备一些设备来应付不足,而相比之下,柔性物流就能很好地避免这一点,这也是柔性物流的一个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