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参观者在现场体验一款可用于冬奥场馆交通运营的智慧系统。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百年冬奥,科技相伴。历届冬奥会不仅是全世界优秀运动员的竞技盛会,也是展示科技创新成果的窗口与舞台。近日,交通通讯、直播转播、疫情防控等领域的多项“黑科技”,陆续亮相于北京冬奥会冰上项目测试活动。科技将如何助力“智慧”冬奥,提升观众体验、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
智能车联网、京张智能高铁动车组……5G赋能交通出行
乘坐自动驾驶汽车游逛园区,招招手就能在无人零售车消费,“碰一碰”即可完成数字人民币支付……近日,在中国联通与首钢集团携手打造的5G示范园(简称“冬奥首钢园区”)内,以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依托的诸多智慧
应用为游客带来新颖的冬奥体验。
“冬奥首钢园区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滑雪大跳台比赛所在地,也是冬奥组委驻地,因环境复杂、人员密集、物资及设备众多,提高管理效率很重要。”中国联通冬奥会办公室副主任刘化雪告诉记者,结合园区实际,中国联通打造了基于5G网络的智能车联网系统,目前覆盖园区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利用5G“大上行、低时延”的特性和北斗导航的信号服务,该系统可满足车辆0.1米级的连续高精度定位,“在园区对接4种车型,可实现无人接驳摆渡、无人零售、无人配送等10大业务场景的示范运营,还有望实现奥运历史上首次将L4级智能车联网业务整体应用于奥运场景。”
作为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化自动驾驶列车,京张智能高铁动车组将保障冬奥交通出行。该动车组设计经理邓海告诉记者,该路段桥隧比高、压强高,为提高旅客的舒适度,动车组利用了智能环境感知调节技术,“同时,5G全覆盖的Wi-Fi服务、多功能插座、拉伸式桌面和科技感十足的多媒体坐席,都将营造更好的乘坐体验。”
超高清云转播、冰壶运行轨迹实时显示……提升转播效率、优化观赛体验
做好冬奥体育赛事的直播和转播,才能更好向世界呈现这场精彩的盛会,让更多人热爱冰雪运动。记者了解到,本届冬奥会上,5G、AI、4K/8K等先进技术将服务赛事转播,提升观赛体验。
刘化雪告诉记者,传统的电视转播行业大多为重资产、高门槛,一台转播车动辄8000多万元甚至上亿元,还需大量导播制作人员,“我们主导推出的‘5G+4K/8K超高清云转播’,依托‘5G+超高清视听处理+AI+云大物+区块链技术’,把转播现场的多路超高清
视频信号通过5G或固网传输到云端,在云端实现多路信号的导播切换、图文制作等,再通过5G或固网,把输出信号传输到电视台或互联网
视频平台。节目制作人员无需到现场,就可以在远程制作中心通过云端和现场互动,进行云端节目导播切换、配图文台标等工作,实现远程化、轻资产、专业级的转播服务。”
近日,冬奥场馆“冰立方”的赛场上立起170平方米的“巨幕”,它们不仅以真实尺寸展现出4个大本营的实时画面,还能在运动员每次完成投掷后,实时显示冰壶的运行轨迹。
“这是场馆运行团队正在测试和完善的‘冰壶运行轨迹捕捉’技术”,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场馆运行团队后勤副主任杨奇勇介绍说,冰壶的英文名称(curling)也有“曲线”的意思,所有冰壶的运行都是曲线。“这项技术能直观呈现冰壶运动的规律,辅助运动员观察和判断,观众可以通过这个屏幕,了解每支队伍的战术布局,更好地理解比赛、增加观赛乐趣。”
“创可贴”测温、消杀
机器人……科技助力疫情防控
日前,在“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中,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运营团队通过“安芯测”APP发现场馆内有人体温异常,很快精准锁定对象并进行了医疗检查和治疗。
以上快速反应背后的“神秘力量”来自可穿戴式体温计和疫情防控“千里眼”系统。据介绍,该体温计内设智能测温芯片,只有指甲盖大小,用创可贴等固定在腋下等部位即可工作,因此又被叫作“腋下创可贴”。它的测量精度达到0.05℃,用户在手机上安装“安芯测”APP并与该设备绑定后,准确的体温数据就会在手机上呈现,相关信息也会自动上报到后台管理系统,从而精准、快速锁定体温异常人员。
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疫情防控是北京冬奥会举办的重点工作,新设备、新技术将为高效、精准落实防控措施提供有力支撑。
除了“腋下创可贴”,各类智能机器也是助力防疫的重要力量。在北京冬奥会场馆“冰立方”,多个用于消毒和防疫的机器人提供着辛勤服务:消杀机器人可完成公共区域的日常流动消杀;喷施药剂类型的机器人可根据使用空间特点设置药箱容积,按时完成所在区域的全部消杀工作;移动测温和防疫监督机器人按规定路线行进或主动寻找人员,在公共区域测扫周边人员体温,发现体温超标人员会主动上前交流提示,并第一时间报告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