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航展上展出的攻击-2无人机、无侦-7无人机(右)。新华社图
双臂灵巧机器人。
“机器人宇航员”闪亮全场,灵活的双臂、高精度的手指可让其在未来承担空间在轨飞行器的维护、维修等任务;排水20吨的多用途无人作战艇,可在自主航行的基础上实现对海、反潜和防空等典型军事应用。本届航展首次设立了船舶馆,还新增了历届航展最大的无人装备展区……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进入第二天,亮点纷呈,精彩的飞行表演与丰富的航天航空展品让观众目不暇接,其中哪些最受欢迎?南都记者将一一盘点。
“机器人宇航员”
仿人形设计,有六自由度双臂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的7号展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带来的两款机器人成为全场瞩目的“参展明星”,吸引众多观众争睹拍照。
其中一台拥有类人身躯的“双臂灵巧机器人”,因其灵活的手臂及0.05mm的高精度,被观众称为“机器人宇航员”。其不时转动身体,向观众张开双臂作拥抱状,显示屏上则循环播放一段其在太空舱外作业的模拟场景。这是一款具有42个自由度的仿开云入口网页版 ,由六自由度双臂、五指灵巧手、遥操作数据手套以及类人上半身框架构成。其中双臂部分末端重复定位精度能够达到0.05mm,能够满足精细操作的要求。
“机器人的灵巧手单指负载握力高达20N,每只手含15个自由度,指端定位精度能够达到3mm,轮廓尺寸接近人手。”据介绍,双臂灵巧机器人可实现现场物品抓取等操作演示,应用范围广泛,既可在教育、3C、医疗、汽车等普通单自由度机械臂的通用应用场合大显身手,未来还可用于空间在轨飞行器的维护、维修及零部件更换等空间任务,或是承担地面战场维护保障等任务,也可以推广应用于智能假肢领域,“有了它,手部残疾患者日常生活基本无忧”。
随动拟人遥控机器人
可远程操作,爬楼梯如履平地
另外一款随动拟人遥控机器人,下半身类似坦克履带结构,让其具有强大的通过性,爬坡上坎,上楼梯如履平地。这款机器人的特点是有一套随动拟人的操作装置,机械臂按人体结构设计,如同人手,拥有高度的灵活性。工作人员穿上可穿戴设备后,手部动作将实时反馈到机械臂上,从而实现人手和机械臂协同操作,人在后方远程控制,即可利用机器人完成一些相应操作,机器人身上还携带多种传感器,可以实时反馈现场信息,让后方操作人员对现场有更强的掌控,进一步提高操作效率。
这款机器人主要面向公共安防领域和工厂运维巡检,如远程操作处置危险物,转移到安全地点;在工厂运维中深入有一定危险性的一线现场搜集数据,或进行应急处置,而且可以根据不同客户、应用领域进行定制,从而具备不同的本领。
“庞然大物”无人艇
“猎鲨者”已实现卫星实时直播
除了技术领先的小型无人艇,展区内还有多个“庞然大物”吸引了众多观众。
在“海”系列中,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带来了系列“庞然大物”无人艇实体,如一款“猎鲨者”号警戒巡逻无人艇体长7.5米,艇宽2.5米,重达3吨,最高航速可达40节,可搭载水面水下设备如雷达、光电、摄像头等,用于警戒巡逻、科学搜救、海洋测绘等,并已实现卫星实时直播。
“无人艇的研发制造还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企业研发制造的最大无人艇是‘海霹雳’号,重达45吨,长22米。”该公司一位现场负责人说,无人艇主要用于近海海域,虽然目前还未实现广泛应用,但未来无人艇前景广阔,将和无人机一样广泛应用于军民用市场。
多用途无人作战艇
能够打击5-8公里外潜艇
本次航展首次设立了船舶馆,一批我国自主研发的无人船艇在这里亮相。在以中国船舶集团为主的10号馆里,本次航展是中国船舶集团重组后首次整体亮相,展出了9家成员单位的80余项展品。
中国船舶集团自主研发的多功能无人作战艇实物是该展馆的明星产品。这艘多用途无人作战艇,长15米,宽4.8米,排水20吨。无人艇上配有各种作战武器,可在自主航行的基础上实现对海、反潜和防空等典型军事应用,同时可以执行安防警戒,海洋测量等。
据现场参展商工作人员介绍,该无人艇配置了垂直发射的对海导弹,这是一个最大亮点。“在这么小的船上应该说不多见,同时我们配备了鱼雷,能够打击5-8公里外潜艇。还配备了近距离的机枪和导弹用于对空对陆和对海的小目标。”
据介绍,作为一款为适应军贸出口需求而研制的无人装备,这款船艇采用功能模块化及平台一体化集成设计,在实际操作中,通过配置不同的传感器和武器载荷,使用卫星遥控,便可实现对无人作战艇航行、作战的一体化、智能化控制。
珠海本土无人船企业
发布无人艇集群控制核心技术最新成果
在无人船领域,珠海本地企业云洲智能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本届航展,云洲智能也在船舶馆设立了展区,该公司共有8款无人艇产品集中亮相,并在现场发布无人艇集群控制核心技术的最新成果。记者现场看见,L85A高速通用无人艇、L25C海洋调测无人艇、L80浅吃水警戒巡逻无人艇等多款无人艇产品齐齐展出,展位设置的沙盘多媒体系统,全景呈现无人艇集群技术实战验证的全过程。云洲智能本次发布的最新技术,实现了高速无人艇集群对水面机动目标的追踪识别、态势共享、协同博弈及拦截驱离,为海上维权执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
A12-15版 统筹:易福红 刘耀宁 杨亮
采写:南都记者 袁平峰 朱鹏景 李洁琼 赵雨琪 潘珊菊 实习生 谢可儿摄影:南都记者 谭伟山 吴进 杨杰 张驰 实习生 陈诚(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