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这次保髋手术的,是一名右股骨颈粉碎性骨折的青年男性患者。该患者骨折属于不稳定骨折,其骨折处和股骨头血液供应可能被完全中断,容易带来骨折不愈合以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致残的隐患。罗令解释,针对老年不稳定骨折患者,国际通行做法是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但并不特别适用于青壮年患者。青壮年对关节运动能力、负重能力的要求高,实施置换术后,容易因人工关节磨损、松动等问题而导致患者需再次甚至多次实施置换手术。因此,最佳方式是避免患者股骨头坏死,即“保髋”。
不过,单纯的保髋内固定手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骨折端和股骨头血液供应问题。因此,现下骨科界公认的保髋手术主要方法,为带血管蒂的髂骨移植、腓骨移植。但这类手术也存在“硬伤”,比如手术难度大、患者损伤和并发症风险大等。如何减少手术损伤的同时降低手术风险,成为骨科界手术微创化的新命题。
罗令团队尝试以机器人技术来应对这一“硬伤”。团队对运用机器人技术实施手术进行了严谨认证,以及细致的解剖学研究和动物实验等。最终在9月17日,团队开展了世界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罗令称,相比传统开放手术,机器人辅助技术可将手术时间减少至一半甚至更多。同时创伤更小,出血更少,疼痛更轻,移植后的髂骨瓣成活率也更高,预期股骨头坏死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