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过机器人“助手”的术前多次精准定位并验证,在一步步毫厘不差的操作下,最终,机器人“助手”根据术前医生规划的路径,将两根极细的微电极,精准植入一位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大脑深部靶点——中央丘脑核团。日前,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传来好消息,昏迷近半年的刘女士(化姓)经过使用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下脑深部电刺激(DBS)疗法进行促醒治疗,意识情况有不断改善的趋势。据悉,该例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刺激(DBS)术,在湖北省尚属首例。
【专家介绍】
蒋伟,留德医学博士,博士后,神经调控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世界神经调控协会(INS)会员、中华医学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颅神经疾患诊疗学组委员、湖北省神经调控协会常务理事、武汉市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副组长,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
致力于微创和神经功能保护理念,参与神经外科手术数千例,能独立完成各类复杂神经外科手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了大量胶质瘤、脑膜瘤、脊髓肿瘤的显微手术,特别擅长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梅杰综合征的DBS手术和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MVD手术以及植物人促苏醒手术。其中个人完成帕金森等DBS手术数百例,保持了高水准的手术操作和优质的术后效果,华中地区领先。
脑血管破裂,38岁女子不幸成为植物人
慢性意识障碍(DOC)即俗称的“植物人状态”,据不完全统计和估计,我国目前“植物人”存活大概20-30万人左右,每年新增患者至少10-15万人。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高压氧、康复理疗、感官及环境刺激等均效果欠佳。由于患者病情的特殊性,使整个家庭和社会都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力负担。
38岁的刘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半年前,她因脑血管突然破裂并发脑干出血紧急送医抢救,之后进行了小脑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气管切开术等一些急救,术后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缓慢,陷入了持续昏迷。1个月后,刘女士又因“脑积水”进行了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虽进行了3个多月的康复治疗,却未见意识改善。在 “沉睡”5个月后,不愿放弃的家人将刘女士送至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希望她在这里接受脑起搏器植入促醒术的治疗,期待植入的电极能唤醒她沉睡的大脑。
“沉睡”5个月后,行湖北首例机器人辅助下DBS促醒手术
入院后,经过核磁共振、CT、脑电图等相关检查,对刘女士进行昏迷恢复量表评分,各项指标低迷,患者处于最小意识状态,并且双侧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增高,呈折刀样反应,双侧上肢肌力0级,肌张力增高。蒋伟主任团队在分析患者病史资料和入院后的CT,MRI影像学资料及脑电图表现后,根据患者情况决定进行机器人辅助下的中央丘脑DBS手术,即在患者脑部植入电极,刺激靶点丘脑中央中核-束旁核复合体。
手术当天,蒋伟主任团队在同济医院为刘女士进行了机器人辅助下的DBS促醒手术。术中,通过机器人“助手”的多次精准定位并验证,在一步步毫厘不差的精细操作下,机器人“助手”在蒋伟主任规划的路径和线路下,精准定位穿刺点并控制穿刺深度,将两根微电极精准植入刘女士大脑深部中央丘脑核团,电极植入精度均在0.15mm以内。整个手术在2个小时左右顺利完成,这是湖北乃至国内首例Sinovation机器人辅助DBS的植物人促醒手术。
蒋伟主任介绍,患者术后第二天即脱离呼吸机,术后三天开机,患者意识情况有持续改善的趋势,四肢肌张力较术前明显下降,下肢折刀样反应消失,复查MRI:电极与术前靶点重合度高,定位精准,脑电活动明显增强。目前,患者仍在进一步康复治疗中。
DBS手术,神外机器人手术“王冠上的钻石”
2007年,《Nature》报道1例DOC患者行中央丘脑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使其重新恢复意识。目前,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已开展DBS治疗DOC的尝试,并且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神经外科中心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由裘法祖院士和蒋先惠教授于1955年正式创立,现任科主任雷霆教授,医疗副主任舒凯教授高度重视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亮点的神经调控技术,指导功能神经外科蓬勃发展。其中,蒋伟教授团队的DBS手术量在整个华中地区处在领先地位。
蒋伟主任介绍,DBS又称脑起搏器植入术,是通过微创手术将电极植入到大脑特定核团,发送一定频率的电脉冲,对功能异常的核团及神经环路进行调控,从而达到改善或治疗疾病的目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之一。目前DBS主要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此外还有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慢性意识障碍、癫痫等疾病。
“DBS手术是目前神经外科手术中,操作环节细致复杂、对精度要求最高的手术。DBS所要‘瞄准’的目标是藏在大脑深部的神经核团,直径往往只有几毫米。”蒋伟主任介绍说,医生需要在不开颅的情况下将电极精准植入,因此,DBS定位误差允许范围在亚毫米级别。
据悉,武汉同济医院自引入手术机器人以来,功能神经外科已常规开展了大量颅内病变活检、立体定向血肿抽立体定向脑电图 (SEEG)、DBS手术等,为本次植物人促醒DBS手术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追求精准微创手术并逐步步入智能化的医疗大时代下,机器人手术是一个医院水平及等级的体现,而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中,DBS手术代表了目前最高精度,是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王冠上的钻石’。”但在蒋伟主任看来,神经外科机器人这个精准高效的“助手”,也还存在一些瓶颈和问题,比如,手术机器人目前还不能真正实现高度的人工智能化,一键无忧是做不到的,还是需要程序化的严谨验证和校对过程。因此,医生所做的术前规划路径的准确性尤为重要,也要求医生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手术操作规范,千万不要因为是高度智能化的产品就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