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这个时间,老欧没有这么清闲。事实上,这个时段应该正是他和工友在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几年前老欧经过同乡介绍,与大家一起来到这座城市做起了建筑工人,每年基本都会在农忙时节和春节期间回家几次,其余时间都在工地上度过。长时间户外工作让不到60岁的老欧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沧桑一点,而这次回家之后,老欧决定不再回城了。
“过完伏假(暑假)孙子该上小学了,我回家接送孙子上下学,在外面我也干不动了。”
老欧说跟他一起出来工作的几个老乡都是跟自己差不多岁数的人,“年轻人都去送外卖了,我们用不惯手机,干不来这活。”
这是每一座城市中最常见的建筑工人的缩影,也是目前建筑行业面临较突出的矛盾——工人老龄化、年轻劳动力从事意愿低、行业自动化程度低。
但眼下,一个位于佛山顺德的住宅项目工地正在建造过程中解决这些矛盾。
智能工友
与老欧工作的工地不同,在顺德这片工地上,除了相识的同乡、同事之外,大家还有几十位
机器人“铁工友”。
这是碧桂园在顺德开发的凤桐花园项目,从外部看,这只是碧桂园遍布全国289座城市2900多个项目的其中一个,但在碧桂园内部,它还是博智林建筑机器人成果落地
应用的试验田。
今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同意开展智能建造试点的函》,确定上海市、重庆、广东三地的7个项目将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工作,其中,佛山顺德凤桐花园项目位列其中。这是博智林建筑机器人首个商业应用项目,也是目前国内真正引入建筑机器人且批量应用于工程建造过程的试点项目之一。
去年9月25日,博智林首批9款43台建筑机器人在顺德碧桂园凤桐花园举行交接仪式。如今时隔不到一年,财经新地产在凤桐花园项目负责人陈卫伦这里了解到了使用建筑机器人的施工效果和管理体验。
正如工人老欧每年总要回老家赶两次农忙一样,之前在陈卫伦负责的工地上,也总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这时工程进度就要受影响。“工人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有时候农忙季节回家收麦子,这些都很常见,我也能理解,但对我们现场工程影响就比较大了。现在机器人不一样,机器只需要充电,充完电就可以直接作业。”对于项目现场的管理人员来说,以前是管工人,现在是管机器,而机器显然要比工人“单线条”得多。
除去管理上的便利,建筑机器人更大的作用来自对工人传统工作环境的改善。
陈卫伦提到,以往建筑现场作业其实存在很多不利健康的因素,如室内的油漆喷涂工序即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操作过程中气体被人吸入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健康,现在这一工序交由机器人完成,从根本上解决了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
接着,陈卫伦又转向建筑外墙,指着高处说道:“以前外墙的作业我们是挂一个吊篮,人在吊篮里面作业。遇到大风天我们都是停止作业,但偶尔起风它也会来回摇晃,很危险。但当我们交给机器人作业以后,人不用上到那么高的位置作业,远离了危险源。”
陈卫伦在工地现场操作博智林建筑机器人
人机协作
陈卫伦提到的两个危险源的改变分别对应着室内喷涂机器人和外墙喷涂机器人,这两类机器人均是博智林自主研发、首批投入商用的明星机器人。博智林室内喷涂机器人是一款水性乳胶漆智能喷涂机器人,用于住宅室内墙面、飘窗和天花板等位置乳胶漆的全自动喷涂施工,可根据规划路径自动行驶并完成喷涂作业。据博智林工程应用测试数据显示,该机器人能长时间连续作业,施工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外墙喷涂机器人则通过替代人工,大大降低了高空作业坠落的安全隐患。
室内喷涂机器人
卷扬式外墙乳胶漆喷涂机器人
目前,各类机器人每天的运行时间可以保持在8小时以上,简单充电休整之后就可连续作业。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以后这类工地就要逐步将建筑工人淘汰。事实上,陈卫伦正与同事一道在平衡工程效率与工人收入方面寻找最优解,并帮助他们尽早实现由建筑工人向智能建造产业技师的转型。
我们现在也在培养自己的‘智能建造产业技师’,他们至少会具备能操作一款或多款机器人施工的技能。我们希望助力传统建筑行业和施工模式的转型和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让产业技师们成为掌握传统和现代双向建筑技能的人,打造人机协作的新模式。
测量机器人施工作业
在此之前,整个建筑行业智能建造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均无太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同时,老龄化、劳动力成本日益凸显与提高,又让行业解决用工荒的问题迫在眉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同比进一步下降1.8%至28560万人,与之相对的则是持续增长的建筑规模。如果建筑行业生存环境迟迟得不到改善,不难预测,用工缺口、用工成本上升、用工安全等问题将会制约这个行业的发展。
所幸碧桂园等龙头企业提前布局,已为这场可预见的危机提供了一条解决途径。据了解,至今年7月,博智林
机器人公司已有1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14个省份近70个项目,累计交付300多台,累计应用施工超百万平米。与此同时,碧桂园还积极探索数字科技,通过智能化、精细化过程管控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截至今年4月,其已在54个项目推行“智慧工地”,运用大数据云、劳务管理、绿色施工、工程巡检管理、AI监控等十余个智能化系统多维度监督生产的全过程。
工地上的博士生
安全系数、自动化程度低是建筑行业长期以来的痛点,希望改变这一现象也是严启凡加入博智林,聚焦建筑机器人研发的初衷之一。
严启凡是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目前任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相关研究院院长,目前他带领团队在研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基础技术已达40多项。不过最初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建筑机器人这个方向并不是他的首选。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严启凡受访图
“我最早在2017年的时候参加过碧桂园的一个面试,当时遇到了很多优秀的人,但最后没有选择前来是因为那个(职位)还是偏向地产,当时我还是更想做科技行业。后来到了2018年,博智林开始进军建筑机器人这个行业,我就选择了加入研发团队。”
严启凡提到,当时被这项工作打动主要基于两点,第一点是这项事业很有意义,“因为家里有很多人是在建筑工地上工作,所以我见过在夏日炎炎,在建筑工地这种环境中工作有多脏多累多苦,如果能改变这个状态我会觉得很有意义。”
第二点是基于博智林这一平台。严启凡讲到,要开创一个全新的品类,一般而言不会一帆风顺。而建筑机器人研发在行业内的难度有目共睹,大多数同行此前都是做类似理想环境的应用。但有碧桂园在背后提供支撑,严启凡还是充满信心。“这是一个全新品类,如果有人能做成的话,我相信也只有博智林能够做成。”
严启凡的决定不是一腔热血,首先,建筑行业确是世界范围内数字化、自动化程度较低的行业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曾表示:“我国建筑业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同时也面临着产品性能欠佳、资源浪费巨大、安全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相关数据也显示,自1945年以来,相比制造业、零售业和农业的生产率增加了150%,我国建筑业的生产率几乎没有增长。
而短板有时也意味着空间。尤其在碧桂园这片广袤的试验田上,严启凡与他的团队可以在其2900多个项目中不断测试、迭代、完善自己的科研成果,同时,机器人作为碧桂园重点布局高科技的板块,集团从上到下的资源倾斜也为博智林的研发提供了坚实后盾。
任重道远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21年7月,博智林在研建筑机器人及智能产品接近50款,已递交专利有效申请3322项,获专利授权1330项。同时在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队伍方面,博智林现有核心研发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超2000人,平均年龄30.6岁,包括一大批与严启凡背景相近的来自国内外土木工程、机器人、人工智能、数字化等领域的优秀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
此外博智林自2018年成立以来,与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产学研项目、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联合培养、项目联合申报等方面合作,与华为、达索、埃森哲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建筑机器人产业生态。
博智林机器人总部大楼
智能制造工厂自动化生产线
但严启凡仍有种“道阻且长”的意识。他表示目前博智林数十类机器人依然不能解决施工方面的所有问题,因为要建造一栋房子涉及的工序实在太过庞杂。
“像房屋的结构、装修,包括绿化、管线的安装等等,它涉及到的部分很多,我们现在只能通过机器人先把对工人来说最繁重、最劳累的工作取代。以及那些污染比较严重的,比如乳胶漆、腻子的刷涂等,因为它本身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而且很脏,喷出去之后整个室内都充满着这种漆,灰尘也很大,所以我们当前只能优先解决这种最重要的需求。”
除此之外,鉴于国内智能建造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之相匹配的产品、施工、设计和验收等标准体系还比较欠缺,作为建筑机器人行业的先行者,博智林还参与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严启凡表示,在博智林创立阶段,公司也在参与筹划标准化一事。
他告诉财经新地产,公司每研发一款机器人都会建立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使用;接下来则会上升到团体标准,团体标准就要跟国家的标委会去制定。“我们现在大概有16款机器人制定了产品标准,我们的团队标准已经有一部分发布了,还有一部分是在制定和上报的过程当中。”
他继续补充说,公司同时也在申请一些广东省地方标准,像智能施工升降机、造楼平台等。
以智能施工升降机为例,按照国家标准出于安全考虑,电梯施工作业时轿箱内需要有一名工人值班看守,但实际上按照博智林的升级改造,这类设备已经与民用电梯一样具备安全保障,并且内部增加了监控等安保措施,因此已无必要设置专岗值班。为了将这一岗位的劳动力释放出来,博智林就需要建立一套新标准,“这样大家才敢用,因为它毕竟跟国家之前针对传统设备设立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也花了很多精力。”
严启凡说,建立标准对博智林而言意义重大,“当我们开始做这件事情之后,发现其实国内有很多初创企业也开始往这个方向走了,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市场。”
他列举了一个数据:2020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有26.4万亿元,同比增长6.2%。“它的市场规模是很大的,所以大家都比较看好这一块,也开始在我们赛道上引进。”
此前,碧桂园提出了建设“为社会创造幸福生活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的目标,据财经新地产了解,在碧桂园内部,创始人杨国强要求集团每个区域都要推选一位懂建筑、懂管理、懂科技、懂经济、能干、不怕吃苦、有钻研精神的人作为区域带头人,总领机器人建房的试点工程。总裁莫斌也表示“机器人建房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就在不久前,碧桂园还发布了针对建筑机器人协同施工的新型产业技师全国招募计划。可见,当下机器人正是整个集团自上而下共同发力的方向。而对于房地产未来的发展前景,杨国强多次表示坚定看好,并曾说“我们已经找出了一条很好的道路。接下来,需要我们精力十足地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