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旭)近年来,我市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中国声谷”建设,借助“新基建”和线上经济,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跨越赶超。
截至2019年底,全市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核心+配套”企业超过800家,同比增长86%,实现营收800亿元,同比增长23%。
人工智能嵌入城市生活
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展厅里,工作人员正在向记者展示企业上个月刚推向市场的一款新产品——讯飞扫描词典笔。产品演示员刘晶鑫告诉记者,这个词典笔具备扫描查词、扫描翻译、扫描古诗词等多种功能,扫描识别正确率可达99%。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展厅
“在我们阅读一些纸质材料的时候进行扫描翻译。这里有个语音的键,你按一下,如果说英文,它会给你翻译成中文,如果我们说中文的字词,它会给你解释意思,也可以查诗句。你也可以把新学的生词加入生词本当中。”刘晶鑫一边介绍一边演示手里的产品。
记者了解到,今年1到9月,科大讯飞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企业发展实现逆势上扬。企业营业收入近73亿元,增长10.8%。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行业战略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郭兴龙说,这份漂亮的成绩单,也得益于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和链长制的强力推动。
“用人工智能服务健康中国”,在医疗领域,科大讯飞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行业深度融合,通过构建智医助理和智慧医院两大产品体系,提升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与服务能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公平可及。目前,智医助理已在安徽65个县区实现常态化
应用,西藏、内蒙古、青海、北京、新疆、黑龙江、浙江等地也在逐步试点及应用。
“企业不可能独自发展,都必须要在整个链条当中去发展。”郭兴龙表示,以链长制这个模式,通过政府的推动,能把我们整个上下游的相关的资源都会汇聚起来,在我们上下游的互相配合过程当中更促进企业的发展。
大项目的牵引带动实现“强链”、“补链”
作为国家人工智能战新产业集群、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已成为合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和重点领域。依托中国声谷等人工智能平台,我市加快培育科大讯飞等全球性领军企业,促进人工智能企业形成集聚。
2017-2019年,中国声谷入园企业总数从350家增长到805家,营业收入从 510亿元增长至800亿元,实现“双八百”目标。2019年,龙头企业科大讯飞营收突破100亿元大关,增速达40%以上。华米科技全年出货量达到4230万台,同比增长53.8%,实现营收58亿元,同比增长59.4%。新华三、合肥移瑞等骨干企业,四维图新、商汤科技、海康威视、华云数据、中科曙光、寒武纪等新引进企业也处于高速增长中,构建了“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智能终端+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全产业链。
项目是带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市通过实施强链、延链、补链“三大链”,发挥大项目牵引带动作用,相继实施“中国声谷”、新华三安全产品基地项目等130多个项目,总投资超400亿元。
近日,在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有15个上下游产业链合作项目集中签约,其中不乏多个人工智能产业项目。合肥移瑞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与安徽清新互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将为清新互联提供无线通信模组产品支持。“通过政府牵线搭桥,推动上下游企业合作,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助推整个产业链壮大。”合肥移瑞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金勇说。
围绕“到2023年,合肥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成效显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下一步,我市将以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着力引进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全力推进人工智能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