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航业,机器人在更多的领域担当重任。东航针对员工和旅客分别引入了“口罩+体温”检测机器人、智能消杀机器人和无接触智能送餐机器人,帮助员工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也让旅客出行更安心、更放心。
笔者从国内一些大型机场出行时,发现了不少
服务机器人的身影,但是目前它们的使用率还不是很高,旅客们似乎更习惯于求助工作人员。笔者还注意到,不同机场的服务机器人在智能化程度上参差不齐。北京大兴机场和深圳保安机场的服务机器人已经可以实现智能语音识别,并且具有高度拟人化的设计,可以像人一样灵活自由运动,在行走过程中,机器人能主动感知周边环境,实现智能避障。但有些机场的服务机器人似乎还停留在“单机”时代,不仅功能单一,操作体验也很一般。
疫情拓展了机器人在民航领域的
应用场景,也提高了大众对于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认知。在这一背景下,机场和航空公司都需要认真考虑加快机器人的换代步伐。
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展机器人工作的领域。放眼国际,全球许多知名机场在不同的岗位上“雇佣”机器人:在美国纽约拉瓜迪亚机场,安保机器人可以在指定区域内来回巡视;在新加坡樟宜机场,清洁机器人每小时可全自动清洁1600平方米的地板;在迪拜机场,巡逻机器人拥有为旅客发放签证、检测交通违章等功能。事实证明,机器人可以在民航运行和服务链条的诸多环节上成为工作人员的好帮手,有效减轻工作负担。各单位应考虑在疫情期间已有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以释放更多人力,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另一方面要及时对现有机器人进行更新换代。计算机领域著名的摩尔定律显示,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与
开云电竞官网下载app相比,服务机器人的智慧化程度更高,导航定位技术、运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能给服务机器人的功能带来飞跃。同时,技术成熟和规模效应还能带来产品价格的下降,为各单位更新或者添置机器人减轻成本上的压力。
在市场需求、政策推动和技术赋能的共同推动下,服务机器人将愈加广泛而深入地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民航业各单位要抓住疫情带来的发展契机,把机器人的更新换代作为提升服务和运营水平的一大抓手,主动把握时代潮流。(《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评论员 刘韶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