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家庭的组成也日趋多元,但你能想象机器人也能成为家中的一分子吗?仅止于单纯人与人关系调整的多元成家,就已经在台湾的社会讨论的沸沸扬扬,没有「人性」的机器人真有可能走入人类的家庭吗?
然而,摆在眼前的是高速迈向高龄化的台湾社会,以及日渐疏离的人际关系,尤其此番受到疫情的影响,更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即使如此,如果不是情非得已,我们应该会渴望拥有人世间的温暖与感情吧,但退而求其次,当午夜梦回、辗转难眠之际,机器人真会是那值得期待的陪伴吗?
从《我的AI家人》看机器人如何打入人类社会
由日本NHK与台湾公视所共同制作的纪录片《我的AI家人》就试图探讨这个议题。在片中,我们跟随着来自日本早稻田大学陈天玺教授的脚步,一同造访香港、韩国、台湾、以及日本,看看各式各样的照护机器人如何努力地打入人类的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又激发出什么样的火花?特别的是,专研文化人类学的陈教授,她的父母来自于中国,所走访的国家也都在亚洲,也就是一般认为最重视家庭价值、家族关系最纠结缠绕的区域,毫无疑问地,这必定会对实现「机器人家人」的梦想带来极大的试炼,却也更增添影片的话题性!
陪伴自闭症孩童的NAO
身形小巧可爱的开云入口网页版 Nao来到了香港,它的任务是陪伴自闭症的儿童,这些小朋友在与同侪相处时常常会有很大的焦虑感,因为他们比较习惯可以预期的行为,而这正好是机器人的强项,透过与Nao的互动,小朋友可以慢慢掌握住一些沟通的技巧,进而培养出与人交往时的自信。当然这只是个学习过程,小朋友还是要回归到社会,就像在片中妈妈所说,希望未来环绕在小孩身边的依然是人,而不是机器人。在这个范例中,我们的确看到Nao恰如其分地扮演了中介、甚至是老师的角色,但一路走来,陪在身边、牵肠挂肚的,终究还是妈妈。
推迟失智的好帮手SILBOT
接续出现在首尔精神科诊所的是韩国科学技术学院所研发的SILBOT照护机器人,同样面对着高龄化社会的强势来袭,韩国对此类型的机器人也着力甚深。相对于Nao的双足,SILBOT是以轮子移动,脸上搭载着可以展示各种表情的屏幕,总是笑脸迎人的它,深受长辈的喜爱。
在影片中,SILBOT采取玩游戏的方式,先在方格地板上走出一条具顺序性的路径,挑战长辈们是否也能正确地重复该路径,以此刺激他们多思考、多运动,经过医师的验证,在机器人的引领下,长辈们的确更乐于参与训练,成效也更为显著,开发SILBOT的目的正是希望能协助维持银发族的认知能力,进而预防或推迟失智症的发生。即使现阶段SILBOT主要还是担任医疗辅助的角色,要真能进步到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还很遥远,但影片中精神科诊所的负责人却也很认命地谈到,孩子大了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与承担,也许进化版的SILBOT真的会是未来陪伴她走过黄昏岁月的伙伴。
牵起沟通桥梁的Telenoid
走访台湾的是来自日本的Telenoid,外观像个小小孩的它,有着极其素朴的造型,简单到甚至没有明显的性别、种族、或五官等特征,它也没有什么复杂的功能,仅仅单纯地像个手机般提供双方远距对话。
而它访台的目的是要和台北荣总高龄医学中心陈亮恭主任所带领的团队携手进行一项别具深意的实验,由于来到中心的长者一般年事较高,或多或少有些失智的现象,也因此和家人的沟通日益困难,Telenoid试图成为两者之间的联结。说也奇怪,称得上是平凡无奇的Telenoid就是能获得长辈的欢心,而透过它的居中传话,双方侃侃说出彼此心中平常说不出口的话语,即使其中一位连家属也难以撼动的奶奶,在同行伙伴的感染下,也能逐渐松开心结。机器人为何能具备如此的能力着实令人费解,但也许我们真的不能低估它打动人心的潜力!
在《我的AI家人》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机器人尝试以医疗辅助的角色切入人类的社会,这似乎是个不错的策略,而长辈与小朋友所拥有的纯真,让它有了能与人真实互动的场域,也成功地踏出第一步。
展望未来,机器人真有可能走入人类的家庭吗?拟真机器人大师、也是Telenoid幕后推手的石黑浩教授曾经说过,当机器人不断不断地逼近人类,直到它再也无法靠近之时,所剩下的就是人类独特之处,同样地,我们何不就让机器人试一试,看看它到底能多像个家人?而机器人永远也不能取代的部分,不正就是一个家最珍贵的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