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佳士科技irobot开云电竞官网下载app机器人ABB机器人产业联盟发那科机械手库卡码垛机器人

这家物流机器人公司2年增长近10倍,进军制造场景后毛利率翻倍

日期:2020-06-16 来源:投中网 作者:阿芬 评论:0
标签: 快仓 机器人
  2012-2018年,电商、零售的降本增效之争撬动了物流 机器人(13.640, 0.30, 2.25%)千亿级市场,单仓部署机器人千台级的菜鸟(无锡)智能仓曾震惊世界,这也是亚洲首个“单仓千台级”,背后的物流机器人厂商是成立于2014年的快仓。大约2018年开始,工业智能化浪潮给物流机器人带来一块新的必争之地——制造业的仓储物流和生产物流,相较电商、零售,制造场景的潜在市场规模大到无法估量。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对实体行业的冲击,又进一步催化了企业主们建设“无人仓”、“无人工厂”的决心。对于物流机器人厂商来说,这不仅是新的必争之地,更是沃土,近乎翻倍的毛利率令他们摩拳擦掌,然而,目前的市场格局仍然是门槛高、玩家少。
  作为国内首批物流机器人厂商之一,快仓近日表示,公司已布局制造业市场两年多,并为此延展出新的产品线,通过树立“灯塔级”用户已打通五个以上细分行业,成为全球极少数已完整覆盖电商、流通、制造三大场景的厂商,创始人杨威说,5-10年内要实现“四面墙内智能驾驶—让人类不再搬运”。在这个新的战场,未来是否会重现当年物流机器人企业在电商领域“群雄逐鹿”的盛况,从而引发新一轮的投资潮和上市潮?
 少人化、无人化需求爆发,5个月行业融资额超过50亿元
  今年前5个月,物流机器人相关行业全球有10家以上公司获得投资,折合人民币总计超过50亿元。在一级市场普遍谨慎出手的背景下,该行业为何能呈现出这般热度,仅仅是因为疫情催化吗?
  2020年第一季度,快仓的销售额超过2019年同期的300%,大家自然地联想到这是疫情催化的结果,快仓创始人杨威告诉投中网,第一季度签单的项目大部分是去年就对接上的,疫情催化的市场需求则会从第二季度开始逐渐体现。
  事实上,从2014年到现在,国内物流机器人头部企业的销售额每年都有200%以上的同比增长,快仓最近两年累计增长近10倍,而2019年是用户认知、技术产品服务、供应链及制造工艺等全面成熟的一年,因此,行业整体销售规模增速会加快,同时又遇上全球疫情背景下的“少人化”、“无人化”生产配送需求爆发,预计2020年全年同比增长将远超300%,有望创造2014年以来最高增速。
  用户认知已成熟。三年前,还有不少企业为了做智能物流展示项目而使用物流机器人,而今天,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决定用不用机器人主要是看ROI(投资回报率)和对企业管理的改善程度,会用机器人的企业都是把它当作工具来使用。2014-2018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数千万,物流业和制造业的人工成本都上升了50%以上,今天使用物流机器人的ROI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买方预期,回本周期普遍缩短至2年左右,据快仓透露,其部分客户在1年内就已回本。一切都在印证“国内机器换人拐点已到”。疫情催化下,物流机器人及系统或将有望在5年内成为仓库、工厂、商超、医院等“四面墙内”的基础设施。
  技术产品服务已成熟。随着导航定位、安全避障、系统调度等领域技术的快速成熟,多数用户在使用物流机器人及系统后认为效率、安全性、稳定性都有保障,因此,近两年行业复购率(客户A→客户B)非常高,国内物流机器人头部企业通过与大企业、细分赛道冠军合作,在各个行业“插旗”,从而成为被该行业其它企业优先选择的供应商;目前,国内物流机器人行业有提供机器人、软件系统、设备集成或仓储运营的各类企业,而头部企业通常提供一站式服务,即“解决方案+软硬件产品+实施运维”,这使它们更有议价空间;与此同时,头部企业以标准化、产品化的交付方式为主,实际落地会有小部分定制化,因此,同等规模和难度的项目,部署周期已经从三年前的6个月以上缩短至1-2个月。
  供应链及制造工艺已成熟。目前,在价格被市场普遍接受的情况下,国内物流机器人头部企业的平均毛利率超过30%,实现盈利已经不难。2013-2014年,杨威和他的团队在研制第一台样机时,很多零部件无法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只能通过一次次网购攒起来,而今天国内相关上游供应链和制造工艺均已十分成熟,厂商的生产成本因此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相较海外同类企业,这一优势逐渐凸显。此外,包括快仓在内的第一梯队企业还通过升级迭代来提高产品性价比,例如,快仓2019年推出的三代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流水线生产,相较二代机减少约20%元器件,降低约30%生产成本,对于用户来说,产品性能提升了,运维成本也减少了,以前他们检修零部件可能要寄整机给厂商,现在能以快至十几秒的速度自行取出需检修的零部件寄给厂商。
三大应用场景差异明显,制造场景毛利率翻倍
  从全球范围来看,物流机器人及系统早期主要用于大型仓库中,该 应用场景亚马逊(收购Kiva)和菜鸟网络(与快仓合作)已经落地了“单仓千台级”项目,2018年前后,工业智能化浪潮给物流机器人企业带来一块新的必争之地——制造业的仓储物流和生产物流,至此电商、流通、制造三大核心应用场景清晰地浮现,那么,它们的潜在市场规模、渗透率、利润率是否相似呢?
  潜在市场规模对比。电商场景约为500亿元,流通场景约为1500亿元,制造场景大到无法估量,远远超过1000亿元,尽管制造业企业单家单次采购量少有电商企业的动则上百台,但具备需求和购买力的企业数量众多,应用环节也非常多;
  渗透率对比。电商场景最高,天猫、京东、唯品会、苏宁等主流企业均已落地智能仓,其次是流通场景,快消、鞋服和零售行业应用快速增长,再看制造场景,除了汽车和高精制造业相对较高,其它细分行业均较低;
  利润率对比。据了解,国内物流机器人头部企业在电商项目上获得的毛利率一般在30%-40%,而制造业项目的毛利率可达到60%-70%,几乎翻倍。制造场景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更低,因为不同于电商场景用户以降本增效为主要诉求,制造场景用户往往以破解“产线人力搬运稳定性和安全性受限”问题为主要诉求。
 制造场景门槛高,呈现寡头竞争格局

快仓机器人在食品制造业的应用场景
  一边是毛利率翻倍,一边是国内政府大力推动工业智能化、“无人工厂”产业发展,对于物流机器人企业来说,制造业市场有巨大的诱惑力。但相应地,这块沃土不是谁都能开垦,目前的局面是门槛高、玩家少。门槛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对产品要求高。目前,国内大部分物流机器人企业还没有适用于制造场景的产品。相比电商仓库,制造业企业的工厂环境更加复杂,多种设备混场且密度大,因此,机器人需要具备基于环境的自然导航能力,以应对地面辅助标志被遮蔽、污损的问题,此外还必须解决人机混场的安全问题,据悉,快仓将机器人升级为第三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适应制造业应用环境,它研发应用了激光slam、地图融合混合导航技术,以及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传感器,通过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进行环境感知,实现机器人的自主避障绕行。多产线、多片区、多楼层使用物流机器人,根据生产工序和节拍配置或变更物料供应顺序和时间间隔、搬运目标点,多种自动化设备的衔接和控制,也是制造业企业会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快仓的EVO系统、旷视的“河图”系统,均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技术解决智能调度问题,如:跨场景、跨楼层调度同一类型机器人,让物流机器人和机械臂、输送线、无人叉车等联动。
  市场开拓难度高。购买力分散、需求复杂多样大大提高了制造业市场的开拓难度。如果物流机器人企业要开拓电商市场,把电商各垂直领域排行前十的企业列出来,一个一个去对接就行,因为目前电商行业的机器人购买力主要集中在这个群体;然而,如果物流机器人企业要开拓制造业市场,则很难描绘出固定的企业画像,大企业有需求和购买力,中小企业也有需求和购买力,只是所需数量和对产品的要求不同。曾经有一家集团化运营的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找到快仓,目的是为集团旗下有需求的企业统一采购设备,在接触了其中近10家企业后,快仓发现各家的需求差异非常大,有的要解决高温环境中机器人正常运转问题,有的要解决机器人在狭窄巷道上逆行问题,有的要解决跨楼层搬运问题。“在需求规模大、共通性强的细分行业,根据种子用户需求开发产品,再将产品通过生态圈推广至同类企业”,这是快仓针对制造业市场的开拓战略。
  目前,快仓是全球极少数已完整覆盖电商、流通、制造三大场景的物流机器人企业。业内人士认为,在制造业这块新的必争之地,一定会重现当年物流机器人企业在电商领域“群雄逐鹿”的盛况,这将激发新一轮的投资潮和上市潮。快仓也于近日传出了计划2021年冲刺科创板的消息。
更多> 相关开云电子链接
0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开云电子链接
点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