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产替代而言,汽车电子是一个重要的领域,而新基建力推的“5G基建”也将助力车联网的崛起,兼备汽车电子属性又落地于车联网场景的毫米波雷达显然是今年最值得关注的一大行业。
今天我们采访的对象非常特别,它是由地方政府和产研院联合支持成立的一家机构,肩负着前沿技术落地
应用的使命,同时怀着凝聚产业力量,推动产业发展的雄心。
图 | 集萃感知董事长、所长 岳玉涛博士
这支“特种部队”出手,将会对国内毫米波雷达的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它又是如何看待毫米波雷达国产化之路的呢?
“特种部队”组建背后
集萃深度感知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集萃感知”)是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产研院”)和无锡国家高新区以及岳玉涛博士深度感知团队共同成立的一家研究所,面向市场和产业,企业化新体制运营。谈及集萃感知成立的背景,岳玉涛博士介绍道:“产研院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它从全球各地引入高端技术团队,建设了数十个专业技术研究所,而研究所的作用是搭建起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桥梁。”
截至目前,产研院已经成立了52家研究所,集萃感知正是其中的一个。岳玉涛博士所带领的团队主要技术背景集中于传感与感知方面,因此集萃感知的产品主要围绕基于人工智能的雷达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从集萃感知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团队构成来看,可谓大咖云集,核心团队包括1名院士、6名国家/省市级高层次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数10名博士等。岳玉涛博士透露,核心团队人员过去在军用雷达领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整个团队可以说是汇聚了各方顶尖Kaiyun官方网站app登录 的“特种部队”,而他们从军用雷达转向民用雷达的研发,又将为整个产业带来怎样的变革呢?
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崛起,毫米波雷达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内有一些初创公司也瞄准了这一市场。然而,技术不成熟、产品未被验证、性能与国际巨头产品有一定距离等原因,导致目前在国内毫米波雷达市场中依旧是由博世、大陆、安波福等外国Tier1厂商占据主导地位
国产毫米波雷达如何才能真正与这些老牌Tier1厂商竞争,是行业内企业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如何追赶国外巨头?
先从核心技术说起,岳玉涛博士表示,集萃感知具有EMM技术、基于神经网络和逆散射的目标智能识别技术、异构传感融合技术、EHD工艺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技术,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毫米波雷达,使雷达具备更高超的能力,实现雷达和视觉等其他传感器的异构融合,达到准确、鲁棒、完整的环境感知,并且不仅能够检测、识别目标,还能够让雷达真正智能,理解目标的特性与行为。“这些技术的应用,让我们的雷达性能更加出众,比如在抗干扰这一指标方面,我们的产品能够将干扰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可以提升60%的探测距离,并大幅度降低虚警和漏检率。”
目前集萃感知的智能雷达产品主要应用于车路协同和车联网等智能交通领域。以道路交通场景为例,其一款智能雷达产品设置在路口后,一颗雷达就能感知路口200米以内、8车道所有车辆的运行、排队情况,雷达会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后台算法系统,算法系统以此为据调整红绿灯的配时。
“有数据表明,智能配时方案相较于传统配时方案能够将整个道路的运行效率提升18%左右。”
图 |“慧海”智能交通雷达系列产品和方案示意图
而除了在路口,在一整段道路场景中,集萃感知也将推出相应的雷达产品。该款雷达单颗的覆盖距离就可达800米,能探测到范围内几乎所有目标的信息,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基于此做出相关的决策。
正如前面提到的,集萃感知并不仅是一家公司,也是一个平台。岳玉涛博士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吸引到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乃至政府管理部门,沿着智能雷达这一点将整个产业链上的力量团结起来,以解决实际痛点问题出发,切入车路协同、车联网等智能交通领域的市场,从而共同推进智慧交通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技术最终走进生活。”
除了智能交通,集萃感知也正积极布局智能毫米波雷达技术在ADAS、手势识别、成像监控等领域的应用,逐渐形成对国外巨头的国产替代,并为一些新兴市场的爆发做好准备。
最后谈到今年的计划,岳玉涛博士透露,今年集萃感知主要还是集中于“修炼内功”,沉下心来把产品品质和技术创新做得更好,为客户、为行业伙伴、为产业发展创造深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