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国内的商业清洁场景下则有1000到1500万的雇员,其中有25%到30%专门从事地面清洁——他们推着长条形拖把,往返于大理石等硬地上,只负责及时清除脚印和落灰,保证地面锃光瓦亮。按年均5万元的雇佣成本计算,仅商业地面清洁的部分,目前就存在千亿级的劳工雇佣成本。对如此简单机械的劳动进行机器替代,无疑是“唾手可得”。
而庞大的市场需求,也使得入局企业在不断增多。
表:国内主流清洁机器人厂商(本表粗略统计,如有未完善之处,请指正!)
除上表中统计的企业外,还有一些厂商也在进行商用清洁机器人产品的研发及探索,粗略统计,目前国内有超过20家商用机器人厂商,这其中大部分是近几年成立的创企,他们中大部分专注人工智能及低速无人驾驶技术,在其基础上开发相关应用产品。
年初疫情的发展让机器人脱颖而出,清洁机器人也不例外,医院酒店等各场景都能够看到清洁机器人的身影。目前,行业内头部企业都在逐渐实现量产化,而疫情过后,清洁机器人是否能够引来规模化应用的春天?技术和价格是主要因素。
技术方面,国外清洁机器人发展起步较早,产品形态和应用场景也较为成熟,除了地面清洁等常规机器人外,还有水下、水面、不规则平面、弹性物体等更为复杂环境的清洁机器人,对机器视觉的识别、联合协作、智能化、终端机械结构等都有更为深入和前沿的研究。国内清洁机器人依托于逐渐成熟的低速自动驾驶技术,推出的户外清扫机器人、无人驾驶环卫车等商用清洁机器人产品,可自主完成扫地、洗地、尘推等作业,但在智能导航路径识别、地图构建和相关算法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多数处于正在研发、试制,并逐步开始量产的阶段,技术尚未完全成熟。
成本方面,目前商用清洁机器人主要分为室内和室外两大类,前者的零售价在12万到15万元,室外的相应产品则在25万到30万元。相关业内人士表示清洁机器人的成本收回周期大概在两年半左右,但相对于全自动的清洁机器人,人工操作的驾驶式和手推式的商业扫地机要便宜得多,小型手推式的报价在万元上下,大型驾驶式的也不过2万到3万元。一个人加上一台自动化清扫设备就能完成3-5人的工作,不但仅需数月就能收回成本,而且稳定性和效率都要略强于智能清洁机器人,在投资回报比方面,全自动显然比不上半自动的清扫设备。
目前来看,商用清洁机器人在国内的普及将有一段过渡期,而在市场培育期过后,有望迎来规模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