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座上宾: 杨金才 世界无人机联合会主席、法国欧洲科学院荣誉院士。一人身兼多职,极具行业话语权,同时是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会长、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会长、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会长。
在疫情阴霾的笼罩下,深圳各行各业发展的步伐受阻。如何帮助行业企业尽快走出疫情影响,成为深圳各大行业协会面临的首要命题。
疫情发生以来,杨金才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日前,他在接受南都记者“高见·掌门人”专访时表示,正计划于4月18日至19日,组织“众志成城·创新抗疫——深圳市人工智能战疫研讨会暨科技成果展”,该展由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联合多家行业协会主办,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协办。
“这也是疫情发生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会展行业的首展,希望借此提振各行各业的信心,早日走出疫情阴霾。”杨金才说。
安防行业大多数都是小企业
扶持政策应向中小企业倾斜
南都:目前,疫情对整个安防行业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安防协会这边是如何采取措施,帮助行业企业渡过难关、共克时艰?
杨金才:安防行业大多数都是小企业,虽然一些大中型安防企业为抗疫提供了产品和解决方案,但长时间的疫情给安防小企业带来致命冲击,缺少流动资金、关联项目无法启动、市场销售基本停止、员工不能按时上班,还要支付工资房租,这对本身就朝不保夕的小企业来说,每一项都是致命的。
对于行业协会来讲,我们通过调查,把企业的困难情况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减免税收和租金;同时,通过政策性银行,为小企业提供优惠的周转资金以渡难关。
对于企业复工复产,很多国外的订单不赶不行,因为企业要讲诚信。所以,我们帮很多企业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为企业复工复产协调相关事宜。同时,我们给企业送去消毒水和口罩,为它们积极搭建交易的平台。我们希望用协会的影响力带领企业走出困境。
南都:我们注意到,深圳的一些制造业企业,受疫情冲击,面临供应链“断供”的影响,安防行业是否存在类似问题?
杨金才:国内安防供应链很齐全,影响不大。中国是安防产品生产大国,产品销往全球,国内外的疫情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这些企业是否能够有实力坚持到最后,是安防企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南都:经过疫情的洗礼,对于安防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您有哪些建议和呼吁?
杨金才:疫情给安防企业带来了一些新的
应用,比如生物识别技术、非接触体温监测、人工
智能机器人等等,过去还是大家经常讨论的技术,现在实实在在的应用在抗击疫情工作中。特别是智能安防的一些系统,通过疫情的检验,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安防无人机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独特作用,这些新技术、新应用都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此外,扶持政策应该实实在在地向中小企业倾斜,政府项目应该真心实意地面向中小企业,不要什么项目、政策都是为国有企业或者大企业量身定制,因为中小企业承担了大量的人口就业,丰富了各个门类产品,没有了中小企业,几家国有企业、大企业解决不了包括就业这么多社会问题。
举办人工智能战疫成果展
战疫企业可免费参展
南都:受疫情影响,目前深圳的各行各业都有困境,如何打破困境?
杨金才:我们协会计划4月18日至19日举办一场会展活动,给行业树立信心。这是疫情发生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的首展。现在我们要提振信心,恢复正常的生产工作,我们行业协会义不容辞。
我们正在组织“众志成城·创新抗疫——深圳市人工智能战疫研讨会暨科技成果展”。该展由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联合多家行业协会主办,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协办。目前,组委会正在认真甄选推荐的创新抗疫科技成果,首场展览计划于深圳会展中心五号馆(面积7500平方米)开幕。目的是借力人工智能科技发展,把握企业转型升级机遇,推动行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落实。
深圳是一座科技创新的城市,我们深圳各行各业如何利用科技战疫,所有参与此次抗疫的高科技企业,都可以来参加展会,免费展示。在这次抗疫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先进人物、感人故事或者科技创新的解决方案,都可以来展示。深圳市商务局、应急管理局、市卫健委、福田区政府作为指导单位,给大家颁奖,让社会各界记住在战疫过程中做出贡献的企业。
南都:在应对疫情方面,深圳安防协会有没有一些积极举措?如何立足自身的一些优势,参与到抗击疫情的过程中?
杨金才:有的。一是在二月初发出了疫情防控倡议书,要求会员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全力支持、参与当地疫情防控工作;二是协助企业购买防疫口罩20多万个,消毒液3000多公斤,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三是发动党员、会员企业和个人为疫区捐款52万多元。
为了抗击疫情,通过协会会员微信群,请相关有能力的企业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抗疫,一些智能安防、人工智能、无人机企业提供云计算、大数据、机器视觉、智能安防、应急救援、人脸识别、非接触体温监测、无人机巡检喷雾消杀等等,积极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在AI系统的辅助下,降低一线工作人员被感染的风险。比如海康威视、浙江大华、达实智能等提供红外非接触体温监测产品,大疆创新、科比特航空等无人机企业提供了巡逻、喊话、物流运输、消毒喷洒服务。
从1月底到3月,我们的协会会员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无人机消杀作业至少超过100场,动用超过1000架次无人机。
深圳是“无人机之都”
“新基建”下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
南都:您同时是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的会长,近年来,深圳的无人机行业也发展迅猛。国家提出“新基建”的发展战略,这对于无人机行业来说,有哪些新机遇?
杨金才:“新基建”的内容丰富,涵盖的范围也更加广泛,主要包括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领域,实质是数字基建。无人机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无人机是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抓手,是移动数据采集的重要节点,也是移动5G网络提供的重要平台。无人机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渗透到各行各业,带动作用非常巨大。
可以说,无人机的发展是“新基建”的一个集中体现,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分别能在传感、传输、计算分析等技术领域给无人机赋能。让无人机能在更大的物理空间内、更智慧的解决各种问题,比如在前段时间疫情隔离当中,无人机结合了5G和人工智能在城市里对街道和公共空间远程巡查和远程消杀,并且实时把相关数据传入数据中心集中智能分析。
随着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有机构统计过,现在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已经超过200多个。在这次疫情中,我们也充分利用无人机的优势,参与抗疫的现场喊话、巡逻,还有就是利用无人机搭载二维码,帮助进城的车辆扫码登记,减少人员接触,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南都:深圳的无人机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此次疫情的冲击有多大?行业协会如何帮助无人机企业渡过难关?
杨金才:深圳的无人机行业在全球的市场上占了很高的比例,仅民用无人机就占了75%以上。深圳无人机行业协会和全球32个国家、地区的无人机协会有战略合作,它们既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也算我们的分支机构,它们认为深圳是“世界无人机之都”和民用无人机的领导者。
我们协会和这些国家、地区建立联系,它们都是发达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是希望为中国的无人机企业找销路、找活路。每年,我们在全国各地开展十几场对接会、洽谈会,最大的就是世界无人机大会,超过100个国家参与。此次受疫情影响,我们将积极利用线上平台对接国内外无人机市场的需求,帮助无人机企业促成合作。
采写:记者 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