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对于如今的癫痫患者来说,手术床边围绕着的不仅有穿着手术衣的医护人员,还有一位 机器人“医生”。自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2012年率先引进ROSA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以来,这位特殊的“医生”已在功能神经外科中心临床成功实施了近500台手术。
【同期】患者家属 王先生
每一天都好很多,今天(手术结束)第三天,今天吃饭还可以,整个精神状态都比较好,快赶上手术之前的(状态)。
【解说】微小的手术创口使患者能够很快恢复,而创伤小正是ROSA机器人的一大本领。专家介绍,ROSA机器人的主要工作是通过颅骨上的一个个小钻孔,给癫痫患者置入颅内电极,从而精确定位癫痫灶。在过去,颅内电极植入手术常常需要通过开颅来完成,创伤比较大,恢复也较慢。
【同期】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癫痫中心外科主任 周健
(过去)直接开颅把电极放在脑子表面,而且不能放到脑子里边,因为也避开不了这些血管。
【解说】周健说,人的大脑中有许多血管,在放置电极的过程中要小心避开。而在这方面,ROSA机器人更有优势。三维技术在设定每根颅内电极植入的轨迹时,会尽量远离影像显示的重要功能区和血管,定位病灶误差在1毫米以内。
【解说】此外,机器人“医生”的加入也大大提升了手术效率。周健告诉记者,过去如果需要深入大脑内部放置电极,还会使用立体定向头架人工操作,所需时间是机器人的三倍有余。
【同期】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癫痫中心外科主任 周健
(头架)每置一根电极大概的时间在十分钟左右,现在我们
应用了它(ROSA机器人)大概每一根电极放进去是三分钟左右。
【解说】与此同时,由于术中医生所做的计算都提前由计算机完成,减少了手术中的人为介入,出现人为误差的几率大大降低。
【解说】周健认为,将来越来越多医生的工作会由机器人来完成,但机器人并不会完全取代医生,而是会通过科技,提升医疗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