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电商平台亚马逊(Amazon)如何做到在一天之内,让用户收到民生用品、电子产品,和万圣节前夕的变装道具服?消费者在屏幕这端按下“购买”键后,亚马逊那一端的仓储中心怎么选货、装货和包装?现在这个流程对外大公开。
轰隆隆的噪音是进到亚马逊仓储的第一印象,亚马逊对访客提供耳机,因此能够听到导航员的说明。3个月前加入亚马逊的安柏罗德(Amber Lord)是沙加缅度(Sacramento)仓储的形象大使。她告诉,亚马逊仓储开放参观是希望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这座距离旧金山机场东北方车程2个多小时的仓储,位在农业区附近,面积大约是28个足球场那么大,而号称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美国最新型核动力航母“福特号”的甲板面积相当于3个足球场。
任务中心24小时全年无休
忙碌的工作站,绵延数里的输送带和斜坡道在不同的作业区运转、全年无休。亚马逊的仓储有独特的命名:“任务中心”(Fulfillment centers)。小厂商把货物存放在任务中心,从收单到发送现bug裹,亚马逊全程包办。尽管是位在北加州的仓储,发货对象涵盖全美国。
和当地人们一行20多人,先步行阶梯上到4楼,再一楼楼往下参观,被安排探访的区域,包含商品采集、挑选和包装作业区。
4楼高的工厂,由机器手臂把厂商进货举到楼上,集货区存储上百万个各式商品。
自动化功臣:Kiva
相对于传统仓储有很多手动推车,而且商品是依照性质分类,书在一区、鞋子在另一区等,亚马逊的创新做法由采集员(stowers)把进货的商品,随机放到机器人的货架上。
导航员罗德说明,“人工智能可以关注到工作人员把货物放在哪里。”随机放置货物的方式看似违背常理,却能让独立作业的人员保持效率,不会因为某项热卖商品而“塞车”耗时、拖垮装箱速度。
机器人在商品采集区,沿着水泥地上的2维条码设置的路线跑来跑去,先收货,再平衡地运抵挑货员(pickers)的工作站。
在亚马逊仓储中心工作的橘红色机器人名为Kiva(奇娃),它们长得貌似放大几倍的家用扫地机器人。(Source:亚马逊,下同)
亚马逊采创新做法,由采集员把商品随机放到机器人的货架。计算机会关注到工作人员把货物放在哪里。
箱子多大胶带多长计算机作业
挑货员面前会有好几台机器人,同时计算机屏幕显示订单,计算机系统同时指示挑货员在哪个机器人、哪个盒舱编号有哪些货物,应该挑起来放进黄色的“购物箱”(tote)。
购物箱代表一个订单,装妥一单就推上输送带。箱子好比一列列车厢,维持一定的安全间距,运到下一站给包装员。
包装线上,每个货物都经过扫描,确保出货正确。计算机系统会自动建议包装员应选择哪种大小合适的箱子,有一台机器会测量出刚好长度的胶带,以便黏贴封箱。
到这个流程,导航员强调,“包裹是谁的都还看不出来!”再经过一次扫描机和磅秤,确定里面的物品和订单吻合。接着,邮寄标签通过机器贴到每个即将外送的箱子和袋子上,速度之快好像在空气中被风烙印的小白纸。包裹滑到正确分类的推车后,等待坐上货运车。
10万机器人与25万仓储员并行合作
1小时的导航行程结束后,参观人们伊凡斯(Robin Evans)告诉,她觉得大开眼界,她说:“原以为会有很多人力,没想到有那么多人工智能。”
亚马逊自2012年引进机器人在仓储中心工作,根据官网,目前全球有超过10万个机器人上线,与25万仓储员工,彼此分工、智能合作。
在这趟参访行程,除了一位主要解说的导航员,还有两位仓储员工陪同,一位是退伍军人加入亚马逊,从作业员升到主管,是亚马逊大量雇用的美国退役军人代表;另一位是少数族裔,两人都历练过仓储内的各种工作,他们表示:“在亚马逊仓储做事,经手各式订单,可以看到一般人们生活的缩影,跟着创新一起增长。”
在门禁管理森严的仓储入口前,标语正写着“认真工作、尽情欢乐、创造历史”。
亚马逊的挑货员面前同时会有好几台机器人,计算机屏幕显示需处理的订单,并指示挑货员去哪里挑货。
公关大作战46间仓储开放眼见为凭
亚马逊的仓储工作近年屡因负面消息上媒体,今年7月15日“超级会员日”(Prime Day),包括德国和美国中西部的明尼苏达州、美东纽约都有仓储员工发动示威抗议,要求更好的时薪与工作环境。
总部设在西雅图的亚马逊公共事务室说明,“亚马逊对于安全与正面的仓储环境很骄傲,因此想分享给客户和大众”。
开放参观是一场公关战,过去5年亚马逊仓储开放参观的家数仅个位数,今年中起扩大开放美、加地区和欧洲各有23间仓储,接受6岁以上访客预先登记参观。每周5天、一天举行2次导航及学校户外教学。
2019年市值8570.7亿美元、世界第3大企业的亚马逊,全球拥有175个仓储中心,中央空调、挑高天窗设计的厂房、以颜色区分工作站,运行模式类似。
和要求严格的工厂规定相仿,安全第一,访客会收到拜访确认的电子邮件,检查身份证后入内,全程不能拍照与摄影,必须穿平底鞋,扎起长发,禁戴丝巾、围巾。印有亚马逊商标的环保水瓶是访客的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