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机器人的体型越来越小,也越来越轻量化,同时也诞生了许多模仿昆虫的微型机器人,这些“昆虫机器人”有何作用?
1989年,世界上第一台全自主的昆虫机器人Genghis研制成功,主要用于研究行为控制。昆虫机器人是基于复杂机构学、运动学、动力学、昆虫步态、控制、神经网络、多生命体系统等的研究,其
应用领域有太空探险、科学探险、排雷、教学科研平台、博物馆展示、娱乐等。
2013年,有科研团队曾研制出能像敏捷的昆虫一样飞行的微型机器人,其羽翼由碳纤维构成、重量远不足1克并拥有超高速电子“肌肉”,这种微型飞行机器人可以在倒塌的建筑物里、在微小狭窄的空间中飞行、搜寻幸存者,可用于灾区搜救行动和环境监测等。
2018年,科研人员曾根据跳蛛、蜜蜂的生物特性来设计微型仿生机器人,据介绍,这种机器人可能能模仿一种北美东部较常见跳蛛的强悍弹跳能力。未来这些吸收了昆虫属性的机器人或许能为工业等领域带来新的技术变革。
微型机器人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机器人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在科研技术克服了材料与能源供应等难题之后,“昆虫机器人”的“身材”将会缩得越来越小,它们的用途也将更加多元。将来,它们可能会去到许多人们不能进入的角落和缝隙;或许还可用于环境监测,分散到一些栖息地检测微量化学物质或其他因素,或许可以像许多真实的昆虫一样协助作物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