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由论坛、博览会、大赛、地面无人系统活动四大板块组成,160多家机器人企业展示了最新展品及
应用,16个国家的4万多名选手参赛,观众达28.2万人次。大会期间签订意向协议总金额89亿元。
国产机器人进入国际市场
现场有可对玉石、珠宝、木材、铝、铜等原料进行精细化加工的网络雕刻机器人,有具备创新搬运方式的激光顶升AGV小车,还有广泛应用于各大高校、职业教育的数控技能教学等领域的高端五轴数控机床仿真器。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展示了大量高精尖产品。HRG自主研发的仓储机器人Bee Robot近期打入日本市场。据介绍,该产品适用于电商仓库及有分拣需要的仓储企业,最大负载可达60千克,具有柔性特质,扩展方便,易于进行人机协作,并采用激光导航技术,运动灵活敏捷,可替换载货托盘,适用多种形状的货品。
HRG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贸易报》记者,中国在移动机器人方面已接近国际水平。另外,移动机器人生产已实现规模化,且成本较低,因此被日本的采购商选中。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许多电商仓库处于升级阶段,需要能够人机协作的移动机器人,而易于人机协作正是Bee Robot的一大特点。
服务型机器人市场潜力大
在
服务机器人展区展示的很多机器人适用于各种场景,如博物馆、银行、酒店、机场等。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服务型机器人处于试投放或初步进入市场阶段。
一些参展商表示,客户对服务型机器人的使用体验较为良好。服务型机器人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处理重复性人工劳动,如咨询服务,而且在场景应用中能够提高客户的趣味度。
有参展商讲道,当下,研发服务型机器人的企业很多,但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潜力很大。
记者还在现场看到很多教学型机器人,该类产品主要帮助使用者学习编程和简单的机器人制造。参展商告诉记者,受技术水平限制,教学型机器人的价格较高,目前主要销售到学校等机构。针对个体消费者的教学型机器人价格多为2000-3000元,只有价格降到千元以下才能打开市场。
机器人产业的动力与挑战
展会期间,世界机器人大会专家委员会发布了《机器人十大新兴应用领域(2018-2019)研究报告》。专家委员会委员王田苗介绍说,机器人的发展目前靠三大因素推动:一是人口结构、社会形态的变化,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了科学到技术、技术到产业的变革,许多关键产业将接近突破拐点,三是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新的增长点。
HRG、必杰咨询和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机器人产业分析报告》列举了中国机器人产业面临的挑战:未彻底扭转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使得国产厂商生产成本不具优势,大多依靠系统集成盈利;产业的技术成果转化率较低,大量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仍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和个性化产品需求。
报告预测,随着国产协作机器人实现三大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凭借产品价格更低等优势,本土企业有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实现后来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