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这些区域能够依据生成指令完成作业计划,让集中箱装卸和运输生产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并自动选择最优路径。
洋山码头开创了自动化码头的两大先河:双箱自动化轨道吊首次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电机、制动器、减速箱“三合一”的创新使用,不断挑战在空间和布置上的设计极限。
王岩介绍,洋山码头设计年吞吐量为630万标准集装箱,生产作业区占地面积约149.1万平方米,泊位岸线长度2350米,共设7个泊位,能靠泊世界上最大的20万DWT的集装箱运输船。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建成后,上海港的年吞吐量将突破4000万标箱,继续保持全球吞吐量领先的集装箱码头的记录。
从现场画面来看,整个码头和堆场内将不再有人出现,不仅岸桥无需人员驾驶,同时连集装箱卡车也直接由自动运行的无人驾驶AGV小车把集装箱运到堆场,而在堆场的桥吊也是无人操作,原先的码头操作员可以转移至监控室,对着电脑屏幕完成全部作业。因此,这座全自动化码头减少人工70%,实现了码头集装箱装卸、水平运输、堆场装卸环节的全过程智能化的操作,还实现了魔鬼般的效率,达到40箱/小时,远超人工码头的作业效率。
智能“搬运工”自动躲避拥堵、AGV小车可以全天候不间断作业、巨型装卸
机器人无缝衔接的控制,事实上离不开自动化码头的“大脑”——TOS系统,而此系统是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从港口装卸用“机械抓斗”替代工人肩挑手提,到智能码头实现自动化操作。码头作业这个曾经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正逐渐转向科技密集型。自动化码头可实现24小时作业,通过远程操控、自动操控,不仅码头效率比过去有质的提升。还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