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6日,记者从洛阳市政府了解到,近日,在中白(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办公楼新闻发布厅,举行了一场简短的企业入园及公司揭牌仪式,由中信重工等三方投资的中信阿姆智能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进驻中白工业园,该公司成为中白工业园的第34家居民企业,也是第18家中国居民企业。
工业园再次迎来中国企业
据了解,坐落于“一带一路”沿线上的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是中国在海外开发面积最大、合作层次最高的经贸合作区,被誉为中国和白俄罗斯两国合作的“旗舰项目”。该园区位于白俄罗斯明斯克州斯莫列维奇区,距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市仅25公里。工业园紧邻机场,柏林—莫斯科洲际高速公路横穿园区,使产品一两天就可以通过公路、铁路、空运等多种方式运到西欧国家。
2015年5月12日,6家中资企业正式成为中白工业园的首批入园企业,其中,就有来自洛阳的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拥有得天独厚“工业地缘优势”的中白工业园,将自身定位为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仓储物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园区内还规划有商贸娱乐综合体、金融和科研中心。被白俄罗斯政府称为“亚欧合作新典范”的中白工业园,还吸引来了中兴通讯和华为等大型企业。
为响应白俄罗斯总统邀请外国公司对白直接投资的号召,以及回应商务部、国家发改委邀请大型央企进驻中白工业园的倡议,中信重工、中信建设、白俄罗斯AM-KODOR-BELVAR有限责任公司决定:三方投资,共同设立中信阿姆智能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该项目由中信重工控股,拟在白俄罗斯组装用于消防安全、工业巡检等用途的特种
机器人。
借助“一带一路”腾飞
作为国内较早进入特种机器人研制领域的企业,中信重工紧紧围绕环保、安全、职业健康等要素,针对“人不能近、人不能及、人不能为”特殊工况以及高危环境的“机器换人”作业,通过自主研发,拥有了履带式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管道机器人、钻孔探测机器人等五大平台40余种机器人产品,多项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信重工将实现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50亿元,打造成为国内最大的特种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近年来,中信重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推进企业国际化经营为引领,以输出优势技术、产品和服务为抓手,在矿山、建材成套技术装备等传统产业领域,特种机器人、工业专用高压变频器等新兴产业领域,不断开疆拓土,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单。
中信重工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特种机器人产业化项目进驻中白工业园,有利于中信重工抢先占领独联体国家的智能装备制造领域,有利于将中信重工高附加值的智能装备产品在欧洲和独联体国家推广,全面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企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