炝锅、下料、调味等炒菜“十八般武艺”一一编进电脑程序,40道经典家常湘菜的秘笈,都被录入后台大数据,想吃“妈妈味”的辣椒炒肉?不难,轻轻一按键,两分钟出锅。长沙发明达人李志明带领团队历时4年研发,造出全球首台标准化“湘菜炒菜
机器人”,本月在长沙河西一家盖码饭餐馆正式掌大勺。(5月16日《长沙晚报》)
湘菜炒菜机器人的研发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现在人们喜欢吃“妈妈的味道”,可以将“妈妈的味道”程序编录进去,满足市民舌尖诉求;一个是目前提倡“纯正地方味道”,这符合“标准的味道”管理需求。
铁锅烧热、放油,青椒、肉丝依次下锅,两只约20厘米长的机械臂夹着两片白色的锅铲,伸进锅内环形翻炒,随着一侧的调料管自动喷射出液体作料,锅子像有只看不见的手把持一样,有板有眼地开始“颠锅”……前后两分钟,一盘热气腾腾的辣椒炒肉就出锅了。这样的程序画面,确实是科技的进步。然而,要说是“标准的味道”和“妈妈的味道”还值得商榷。
什么才是地方美食的“标准的味道”?最近这几年,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小吃标准化生产,依据当地美食出台了“羊肉泡馍标准”、“葱花饼标准”、“老婆饼标准”、“冷面标准”。这些标准还都十分详细,菜品占据的比例是多少,肉食占据的比例是多少,使用的材料是什么,都做了规定。似乎,“地方美食标准”才是“最正宗的味道”。问题是,这也制约了地方美食的演变和发展。每一种小吃发展到现在,都与古时候不同。这就是事物发展必然,一如我们已经进化掉了尾巴一样。你不能说“必须有尾巴”才是“最正宗的人类”。
道理显然是一样的,所谓的“标准的味道”并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再说了人们的口味不同,“标准的味道”也未必就是所有人都喜欢的味道。有的人喜欢吃辣,有的人害怕吃辣。有的人喜欢少油,有的人喜欢多油。“标准的味道”难以让所有人都满意。如果所有饭店都使用“湘菜机器人”,味道倒是标准了,那饭店特色如何体现?
而且“妈妈的味道”也不好确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每一个妈妈的手艺也是不同的。这个人的妈妈和那个人的妈妈,即使做的是同一道菜,使用的是相同的食材,做出的味道也一定是不同的。依靠机器人能做出所有人的“妈妈的味道”?再说了,“妈妈的味道”也不仅是菜品的味道,还有亲情的味道、欢聚的味道、团圆的味道、幸福的味道,岂是“菜品的味道”能承担得起的?
不是反对“机器人大厨”,而是说,美好的生活,不能完全指望高科技,有烟火味儿的人生才是美好的。懒人时代,没有生活的味道。厨师机器人,能炒出“标准味道”炒不出“妈妈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