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起,市民到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及16个区法律援助中心,随时可以接受智能法律援助
机器人的服务。北京市民有法律问题,可直接向机器人咨询,机器人能够即时通过语言清晰地识别并理解用户的法律诉求,准确给予语音答复,还能够基于人民法院的判决进行裁判文书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诉讼案件证据采信率预估、预测案件结果并给出行动建议。
据了解,这17台智能法律援助机器人是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携手北京市司法局,5月9日向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及各区法律援助中心各捐赠的。
智能法律援助机器人是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一体的智能机器,“大脑”里已经汇集超过3万个日常法律问题、3000万份法院生效判决、超过500万字法律法规,涉及婚姻家庭、劳动人事、交通事故、知识产权、民间借贷、公司财税等与百姓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领域。机器人将在北京市各法律援助中心履行法律援助使命,向人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促进法律援助事业发展。
市司法局苗林局长表示,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保障经济困难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获得无偿法律服务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温暖人心的重要民生工程,关乎当事人合法权益,关乎法律正确实施,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北京市司法局将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总抓手,着力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制度体系,切实发挥法律援助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将法律援助政府责任落到实处。
据悉,将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捐赠的
智能机器人引入法律援助大厅,是北京市司法局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的其中一步。“12348”北京法网、“北京通”APP公共法律服务模块、北京掌上12348已经陆续上线服务,“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36条线路全部开通,设置在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公共法律服务站(室)将于年内建设完成80%,为首都市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专业的公共法律服务。 (北青报记者刘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