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对于一些智能制造企业而言,金融是一大痛点,这些企业的产业链比较特殊,前端是一些国际巨头
机器人装备企业,可能要求一次性付款,但后端面对的用户是制造企业,可能面临一些资金压力。两端挤压,给他们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加之这类企业大部分都是以轻资产模式运营,在资金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很难从银行拿到贷款。
此次500亿元的授信额度就是专门为智能制造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痛点来提供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对经过评选的优秀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银行将优先给予贷款。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林晓军介绍,传统授信可能看企业的收入、规模,而对智能制造、科创类企业,除了看业务外,还要看其技术的先进程度,看其产业链所处位置、看其上下游企业的实力等等,来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记者了解到,上海正通过智能化转型,擦亮新时代“上海制造”名片。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在会议上指出,上海市智能制造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抓
应用示范引领上,上海在汽车、钢铁、航空航天、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遴选了一批示范性智能车间/工厂,其中14个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C919大型客机、智能网联汽车等11个具有行业引领性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示范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名单。
在抓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提升上,本市通过编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组织供需对接、分类引导转型、强化政策支持等手段,支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发展壮大。
在抓智能制造创新平台建设上,上海科创中心重点布局的上海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率先启动建设,围绕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系统解决方案、标准以及技术成果转化,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
在抓应用模式机制创新上,制定《关于上海创新智能制造应用模式和机制的实施意见》,针对不同企业的智能制造应用需求,探索建立智能制造效益分享、生产能力共享、融资租赁等应用机制,在加大政府政策资金等资源投入的同时,更加主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切实可行、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
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产值达387.45亿元,同比增长33.1%。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入选工信部第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录。下一步,上海将发挥在国内智能制造领域“价值链处于相对高端、产业链较为完整、‘新链’协同较强、‘资源链’相对集聚”的综合优势,全面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链升级。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应用“十百千”工程,二是加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的自主化突破,三是加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培育建设,四是加大智能制造经验模式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