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江西省将智能制造作为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截止2017年10月底,江西省企业累计
应用了智能装备5926台(套),共建设了452个“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已经有一大批企业开始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并且通过有效经验模式的示范引领,带动同行业实施智能化改造。
投资126亿元推进智能制造
2016年初,江西省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在“十三五”期间,每年由省财政统筹安排10亿元资金,用于扶持制造业发展升级,对打造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智能制造基地、创建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
从2016年开始,江西省启动了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2016年和2017年两年共确定了80个试点示范企业,带动实施了227个智能制造项目,投资共126亿元。
2017年,三川智慧、晶科能源、孚能科技、合力泰等4家企业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江中药业、孚能科技、中材电瓷、洪都航空、欧菲光、江特电机等6家企业的项目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项目,财政部将给予0.98亿元的资金扶持,对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加速转型升级,提供了巨大的资金助力,对全面提升江西省制造业智能化水平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同时,江西省各省区市、各县区,也相继出台了推进智能制造的各项举措。如赣州市对获得国家及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并在2017年6月中旬召开了赣州市的智能制造推进工作会。抚州市出台了推进“万千百十”工程相应的配套政策,樟树市也出台了加快机器换人推动产业升级若干政策实施意见及配备了财政扶持资金。
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面发展
江西省要求继续通过示范项目、示范企业、示范基地的培育壮大,形成一批有特色、有优势、有效益的企业和基地。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方面要加快整合现有科技资源,以用为本,形成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骨干作用,依托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一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供给能力。依托示范基地、骨干企业、创新联盟等,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有效互动,各类创新要素集聚融合,实现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培育高端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示范带动智能化改造。选取国家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为样板,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行业内其他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发挥江西省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联盟的作用,分行业组织企业到试点示范企业去观摩学习,提高企业对智能制造的理解和认识,共享智能化技术改造的解决途径,推动全省制造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
促进企业提质增效。通过实施“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试点示范,带动制造业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充分采集制造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等生产现场信息,使产品信息和制造信息能够贯穿于制造、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通过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制造业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效益。
分类施策,实现差异化发展
江西省要求根据企业发展的差异、行业发展的差异、地区发展需求的差异,进行分类施策,实现差异化发展。
结合实际,并联式推进智能制造。当前,江西省制造业还处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的阶段,需要做好整体的规划,结合实际,分层级来推进智能制造,实施2.0补课、3.0普及、4.0示范这样一个并联式的发展道路。针对不同的地域、行业特点,各地各行业,可以制定出分层级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的“路线图”,分类指导企业逐步推进。
结合行业特点,分层级施行。通过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不同行业分类施策。对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有色、铸造、建材等制造水平整体不高的行业,引导企业实施关键环节的机器代人,运用自动化生产装备来改造生产线。对光伏、电子、汽车、生物医药等制造过程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可以引导企业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设备的信息集成,实现设计、生产、仓储数字化,提升智能化水平。
找准比较优势,不同地区差异化发展。各地应因地制宜,搞好顶层设计,结合本区域制造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出台有区域针对性的推进政策,差异化发展。形成重点突出、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
如南昌可以依托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核心零部件、3D打印、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先进轨道交通设备、工业和
服务机器人等产业;赣州重点发展高端数控加工中心、智能
开云电竞官网下载app、果蔬智能处理装备、家具自动化生产装备;吉安可以利用电子信息行业高度集聚的优势,重点培育电源、数据线自动化装备、数控机床功能关键部件等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