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南方都市报》写稿
机器人“小南”首篇春运报道作品共300余字,报道生成用时不到一秒,还写出了“车次主要是K字头和普列,基本都是无座票,一站到底,路途会比较辛苦”之类的语句;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21时37分15秒,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机器人自动编写稿件,25秒出稿540字并配发4张
图片,内容包括速报参数、震中地形、热力人口、周边村镇、周边县区、历史地震、震中简介、震中天气八大项;
8月19日,封面“小冰”在《华西都市报》首开报纸诗歌专栏,独家发布它的新作《全世界就在那里》,引发读者热议;
今日头条的“张小明”(xiaomingbot)对体育赛事报道的出稿速度几乎与电视直播同步……
在新闻的智能推荐方面,今日头条、一点开云电子链接 、天天快报等客户端均在利用智能算法进行内容精准分发和个性化推荐……
从今年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传媒行业的进一步深入融合来看,人工智能所起到的作用日渐明显,其在财经新闻、体育新闻等数字新闻领域已经锋芒毕露,用户可以切身感受到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精准信息服务。正如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传播战略研究中心发布的《智能编辑部发展报告》中所提出的那样: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媒体日常生产的全部环节,包括线索发现、内容采集、内容写作、内容分发、效果反馈、内部协同、自动处理等。
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行业广泛使用过程中将取代记者的观点甚嚣尘上。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更擅长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的筛选和处理,其生产的新闻在整体性、精确性和高效能方面比人类具备更多的优势。
但是,通过深层次的分析不难发现,人工智能技术所生产的新闻大多是已经高度模板化和套路化的内容,而这恰恰减少了传媒人在重复劳动上的时间成本,解放了传媒人的劳动力,让其能将精力集中于新闻更深层级的挖掘和思考。
2017年即将过去,我们仍然需要澄清的是,新闻从来都是一种极富“专业性、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在新闻写作过程中,记者们唯有创作出更具专业性、思想性的新闻内容,才不至于被人工智能技术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