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的文化地标,是校园东北角的斯塔塔中心,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弗兰克·盖里设计。
这组建筑造型前卫怪异,色彩鲜艳,建筑物包含了大大小小的桶形、方形、圆锥形,像是积木玩具堆积在一起,高高低低,不是错落有致,而是有些歪七扭八。
据说盖里设计这座建筑是想表达“使发明成为一种快乐”的理念,但也有很多人觉得这组建筑看上去“像一群喝醉酒的
机器人在寻欢作乐”。
无论是“发明”还是“机器人”,都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关键词。
说到机器人,当我走进麻省理工学院最大的跨学科实验室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时,必须要用“机器人的寒武纪物种大爆发”来形容我所见到的情景。
无人机、无人车这些热门机器人自不用说,这里还有阿特拉斯,它不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大力神,而是高大威猛的双足机器人,像是从科幻
电影中走出来的变形金刚。
机器蟑螂、机器蜘蛛张牙舞爪地在地上爬行,机器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
机器鱼是受到生物鱼的启发设计出来的。鱼的尾巴通过建模技术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它可以在水中优雅地游泳,鱼尾巴比较柔软,但是可以看到鱼尾部持续地游动。
这条鱼可以快速地转弯,甚至能够逃跑,100毫秒内转90度,这已经达到了一条真正的鱼在转身时候所需要的时间——转身非常重要,因为这可以帮助鱼类防止被其它动物攻击或者吃掉。
再看这只机械手,是不是怎么看都想象不到它是一只“手”?虽然它没有人类一样灵活的五指,但是硅胶制作的手指,足以让它完成鸡蛋、高尔夫球、玻璃瓶这样滑溜或者一些非常精细的物品的取拿,你不得不感慨“手”不可貌相。
一张纸,你能对它产生怎样的想象?在这里,我见识了一张很小很小的像纸一样的薄片,当它受热后,立即从二维结构自动折叠变成3D机器人。
变形成功的一瞬间,这个小小的机器人立刻就移动起来,像只小爬虫。
实验室主任丹妮拉·鲁斯说,这小家伙可以跑得很快,还可以推东西。
关于它的用途,有何设想呢?因为它是多层结构的,可以再加一层药用层,折成能塞入胶囊或药片的形状,它可以被吞服,待胶囊进入人身体后,由于身体的热度慢慢融化,它就可以在身体里面跑来跑去,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控制它所在的位置,机器人可以由体外的系统精确引导,将药物送到创伤处。
它还可以用来找到小孩误吞的电池等异物,从食道里进去,然后把电池给拽出来。现在小孩如果误吞电池等异物,只能通过手术取出,如果借助这个小小的机器人,以后类似的情况就不需要动手术了,而且速度极快。
这真是我见过的最小的机器人,但是它却像可以进入铁扇公主体内的孙悟空一样神通广大。
我从未一下子见识到这么多机器人,如果机器人算是一个物种的话,我恍如来到了一个机器人的世界。英文“Robot”一词最早出现于捷克戏剧家卡雷尔·恰佩克1920年的科幻剧本《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捷克语中,“Robota”的意思是苦力。有趣的是,“Robot”这个词,中文翻译是“机器人”,“机器”+“人”。
相信许多人都认为“机器人”应该看上去像人(我也曾有这样的想法),但实际上,它们可以大若巨人,小若米粒,它们可以像鱼、像昆虫,也可以不像任何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