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所说的行动规划目前还没有细节传出,外界分析可能会涉及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示范工程和保障体系。而科技部之前启动的重大科技项目中,共有自动驾驶、城市大脑、医疗影像、智能语音等四大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那么,新一代人工智能究竟新在哪里呢?专家认为可能体现在群体智能上。以百度的疲劳驾驶监测系统为例,虽然功能很简单,就是在司机分神或疲劳犯困的时候发出提醒,但工作人员说,要融入的人工智能技术却很多。
工作人员:“疲劳驾驶监测系统是基于深度学习框架,把图像识别、人脸跟踪、语音合成和主动推荐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都
应用到我们这个产品中。”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有不少应用,但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有一定距离。香港大学新兴技术研究所所长席宁认为,随着感知技术的进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会明显不同。
席宁说:“
机器人的出现最开始是要代替人,做人不愿意做的事,就是繁琐、危险和比较脏的工作。但是由于新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出现,机器人从简单的代替人,变成了扩展人的能力。”
席宁举了远程医疗的例子。目前,有些肿瘤无法通过X光诊断,必须通过医生的触摸进行手诊,而一些偏远地区显然缺乏这样有经验的医生。为此,席宁提出可以通过机器人系统,实现远程触摸手诊。
他介绍说:“这里面有几个很关键的技术。第一是传感器,首先你要把这个触觉感觉到,然后数字化,通过网络传到远处。第二是有触觉的复现技术,你要有个装置,把触觉复现出来让医生感觉到。同时医生还要控制机器人移动,进行诊断,控制和反馈之间要协调。”
类似的潜在应用还有很多,比如通过人工智能的感知技术,远程检测体验某种产品等。不过,为了使机器人保持同步和稳定,所有这些应用都对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5G技术能满足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需求。
邬贺铨表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车联网、远程医疗这些都要求响应得快,所以IBM提出了雾计算,就是把云计算的能力下沉一些,5G出现后还要把这个能力进一步下沉,可以落到基站上。原来基站是没有计算能力的,未来5G的时候,基站也要有计算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