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康复机器人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作为生物医学工程的分支领域,康复机器人融合了生命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康复医学等多个学科,其研发目标尤其侧重于临床实用性。
传统的康复程序依赖于治疗师的经验与徒手操作技术,随着病人数目迅速增大,节省治疗时间越来越成为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已经有很多研究涉及机器人在协助残疾者康复训练的作用,康复机器人是一种通过机器带动肢体做成千上万的重复性的运动,对控制肢体运动的神经系统刺激并重建,从而恢复肢体功能运动的新的临床干预手段。
据有关机构分析,2015年全球康复机器人销售额(行业规模)为5.77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3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4.51%。康复机器人市场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的市场份额及增速要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
康复机器人能够帮助患者进行科学有效地康复治疗,有效促进神经系统的功能重组、代偿和再生,有效延缓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使残障患者能够不需要借助轮椅就能行走等。同时也解放了康复治疗师的部分体力,优化了医护资源,让治疗师更加专注于病人,能够更好地利用他们的临床技能来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医护。
社会需求、技术革新和人机智能融合极大的促进了医疗康复机器人的发展。医疗康复机器人涉及人类生命健康的特殊领域,存在潜在的经济市场,已被多个国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也需进一步大力开展医疗康复机器人的研发,推动该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应对我国国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医疗、康复及老龄化)。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制造与生命质量工程研究所所长曹其新表示,“由于目前康复医师的匮乏以及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刚性需求,发展国内康复机器人非常迫切。”
但是,曹其新也指出了当前康复机器人发展的不足之处:“现有的康复机器人产品功能相对来说比较单一。”的确,康复机器人在可穿戴性、可控制性以及安全性上面临诸多挑战,设备需要达到多功能的目的,还必须与人互动,并呵护人类的身体。
总的来说,全球康复机器人呈高增长态势,相比国外,国内产品接受度、厂商研发投入、政府支持力度以及医疗保健支出等四大因素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阻碍。但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不断推动,加之中国广阔市场的优势,中国的大量实验应用数据以及康复机器人专利申请数量正在不断增多,对于国内欧美垄断的康复机器人市场正在不断发起冲击,凭借技术上的不断突破,未来中国有望在康复机器人等市场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