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是当今最先进的微创外科治疗平台,相比较传统的开放手术以及腹腔镜手术,不仅可以完成电视腔镜所能完成的简单的外科微创治疗,还可以实施复杂的高难度的外科重建手术,具备明显的优势。
传统的大手术至少要在身体上留下一条20cm的伤疤,而机器人则突破了微创的极限。它在手术部位切开几个非常小的切口,动刀快而准,病人的痛苦明显减少,流血也减少,恢复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少。使可接受手术的患者年龄范围扩大,并使某些危重病人接受手术成为可能。
手术机器人可以突破人眼的极限,可以进入人体内部的特殊镜头,将图像和控制手柄置于同一个方向,有利于术者眼手协调。术者可以自行调整镜头,直接看到想看的视野,直视三维立体高清图像,放大10—15倍,比人眼看到的更加清晰,保证了治疗的准确性。
机械手臂可以自由活动,大大提高了手术医师的操作能力,可以将控制柄的大幅度移动按照比例转换成患者体内的精细动作,在手伸不进的区域,机器手可以在360度的空间下灵活穿行,完成转动、挪动、摆动、紧握等动作,且机械手上有稳定器,具有人手无法比拟的稳定性及精确度。
以往一台手术需要多人配合完成,手术机器人则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力资源,完成一台高难度的外科手术只需要1名外科医生、1名麻醉师以及1到2名护士。
2014年9月,经国家卫计委批准,我省首台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简称手术机器人)落户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据悉,目前,手术机器人的费用较常规腹腔镜手术贵2万元,这笔费用却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对此,相关专家呼吁,希望能尽快将手术机器人费用纳入医保,这样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它的优越性,造福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