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此自信的判断可能让有些人感到吃惊。因为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经济学家达龙·阿杰姆奥卢(Daron Acemoglu)和帕斯夸尔·雷斯特雷波(Pascual Restrepo)日前发表了一篇新论文,名为《
机器人和工作:美国就业市场的证据》(Robots and Jobs: Evidence from US Labor Markets),这篇论文在媒体中引起轩然大波,各路报刊纷纷大喊:
“机器人来了!”
”论文认为,机器人已经开始抢走美国人的饭碗。考虑到人们通常将自动化导致的失业称为“机器的崛起”,这篇论文说是证实了人们最大的担心也不足为奇。
但仔细看看这篇论文你就会发现,文章实际在讲不用过于担心自动化短期影响的理由。论文的“机器人”标题确实耸人听闻,但内容却是更多地在讲其他因素——作者想传达的绝不是世界末日要来了。
智库经济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的劳伦斯·米塞尔(Lawrence Mishel)和乔希·比文斯(Josh Bivens)详细研究了这篇论文。他们在一篇长文中仔细分析了阿杰姆奥卢和雷斯特雷波的文章。他们指出,两位经济学家发现,资本投资和专门使用电脑往往会增加就业机会。就像阿杰姆奥卢和雷斯特雷波自己所写的:
(我们的结果)表明,其他类型的资本设备甚至计算机往往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这一结果强调(但不是证实)了以下可能性:和其他类型的最新技术相比,
开云电竞官网下载app对就业和工资影响有很大不同。
你看,“机器人”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狭义的自动化技术。照一般说法,大多数自动化生产技术——比如自助结账亭,机器学习算法,自动化电话应答机等,都可以称为“机器人”。而阿杰姆奥卢和雷斯特雷波定义的机器人仅限于没有人类操作的、完全自主的多用途机器。如果这些机器是导致失业的少数几种自动化技术之一,那么其他形式的自动化将给人类带去补充并创造新的工作,就业市场很可能表现良好。
米塞尔和比文斯也阐述了怀疑阿杰姆奥卢和雷斯特雷波结论的理由。他们指出,现在工人换工作不如几十年前频繁——也就是说,如果自动化更快地夺走了人们的工作,那么工人应该更频繁地重新培训和换工作才对。
美国人工作变动频率:每十年换工作的美国人的比例(近十几年持稳)
米塞尔和比文斯指出,生产力增速和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投资双双下降,这也不符合自动化加速的说法。他们表示,按照阿杰姆奥卢和雷斯特雷波的估计,中国竞争对美国就业的负面影响是机器人效应的三倍以上。
这个反驳很有说服力。显然经济报刊对阿杰姆奥卢和雷斯特雷波这篇论文存在过度解读。在某种程度上,这可能源于人们对新技术和自动化的普遍焦虑,而这种焦虑在每次重大技术革新后都会发生。而且论文标题中使用“机器人”一词(恰好是个时髦的流行语)可能也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
就像我所说的,这并不意味着自动化永远不会带来问题。但到目前为止,技术仍然是有利于人类就业的。也就是说现在还远远考虑不到自动化影响的头上去。
尤其是技术行业的人们,应该把焦点从自动化问题上转移。一些技术领导人陶醉于自己那一片小领域中取得的可观进步,对科幻小说信以为真,于是大肆宣扬实施全民基本收入是人类免遭淘汰和贫困的唯一途径。
他们应该更多地关注真正紧迫的问题:
发达国家的不平等现象依然严重,可能对公民社会造成伤害;
生产力下滑令人不安,拖累经济增长;
开工率下滑,人们换工作频率减少,经济活力的减退让人担忧;
垄断力量给经济健康造成迫在眉睫的威胁;
虽然最近工资一直在上涨,但在上涨之前,有很多年工资都是停滞甚至下滑的。
在为尚且遥远的科幻小说场景恐慌之前,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还是先处理好这些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