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萌萌哒的“水上
机器人”出现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月雅湖。身材圆滚滚的它,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可移动水质监测机器人,可以按照用户自定义设计的运动轨迹开展周期性移动监测,还可以通过GPS实时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到服务器,供客户端查看。
去渔场游玩
发现水域监测问题
这款新萌物的“主人”,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5名青年学子——信息工程学院的金瑞、郑俊杰、王欣峰、楼飘豪和管理学院的管辰阳。
怎么想到设计这么一款移动的水质监测器?灵感来自于郑俊杰与父母在渔场游玩时。他发现,水产养殖对水的质量要求很高,需要实时监测水的酸碱平衡度、含氧量等数据,及时进行调整,但渔场的设备普遍比较落后,一片水域需要设置多个监测仪器,这些传感器需要手工开启,监测到的数据还要经过人工采集汇总分析,一旦水质出现问题,监测数据信息总会滞后,“所以,我想做一个小型
智能机器人,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下达指令,智能移动到指定位置监测水质,并将结果反馈到终端;还可以设置标准限值,当所得数据高于或低于限值时机器人就会发出警报,这样就可以实现有效监控,节省人力物力。”郑俊杰说。
他把这个想法与指导老师叶岩明说了,得到认可后,郑俊杰便找到其他几个小伙伴一起开始了研究之路。
脚踩“无敌风火轮”
横空出世
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难题。例如,最初设想的监测水域是养殖渔场,
应用范围并不广,而放眼整个浙江,湖泊、河流等水域的监测应用前景会更好一些,因此水上机器人监测水域的应用范围必须扩大。
这样的转变给团队带来了不小挑战,“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要靠自己解决,从程序的编写到芯片与电路的连接都是自己动手做的,就连刚开始使用的GPS定位系统,也因监测范围的扩大,增设了北斗双模定位系统。” 王欣峰说。
连机器人的外观也是特制的——肚子圆是因为里面塞满了高科技芯片,而且圆形有利于它在水面上灵活移动。为了让它能跑起来,双脚踩的可是“无敌风火轮”,它是机器人在水下移动的助推器,这些都是学生们在设计后用3D打印技术反复试验后最后决定的。
“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努力,能够使我们的机器人为水产养殖业或园林湖泊的水质监测和污染防御做出一定贡献,为浙江‘五水共治’献一点微薄的力量。”年轻的杭电学子道出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