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无人驾驶话题一直热潮迭起,但是实际产品落地却仍是让公众殷殷期盼。不过,今天一条关于“中国首条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地铁线路年底开通”的消息引发大家关注,无人驾驶地铁线——北京地铁燕房线今年年底将正式开通试运营。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尽管很多人说无人驾驶时代已经来临,但现实是,无人驾驶的飞机也好、汽车也好,似乎改变并不是很多,他们目前还仅能完美的存在于科幻
电影中。
不过,今天一条关于“中国首条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地铁线路年底开通”的消息引发大家关注。消息称:我国已完成全自动运行系统的核心技术研发,并将在北京地铁燕房线首次示范
应用,这也是中国首个地铁全自动运行系统国家级示范工程。那么这项技术的投入使用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又将让中国的轨道交通提升到怎样的一种高度上?为此中国之声记者独家采访了该技术的负责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通信与运行控制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郜春海。
当更多人把目光还停在无人驾驶的汽车上时,轨道交通却扔出了一条劲爆的消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首条全自动运行系统线路,也就是俗称的无人驾驶地铁线——北京地铁燕房线今年年底将正式开通试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通信与运行控制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郜春海告诉中国之声记者,无人驾驶地铁真算不上“横空出世”,因为为这项技术的落地实施,他们可是足足付出了6年的努力。
郜春海是中国最早提出自主全自动运行系统理念的人,他和他的团队研发了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使我国在2010年就成为了继法国、德国、加拿大之后第四个掌握该项核心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国家。
在郜春海眼里,即将开通试运行的无人驾驶地铁下的绝对是一盘天衣无缝的大棋,棋盘中轨道交通的各个子系统被高度统筹在了一张棋盘上,不能出现任何差池。
郜春海解释,“无人驾驶地铁解决了2个问题,它是把原来轨道交通作为大系统,在顶层设计后,将各个子系统进行联动控制,而原来这些子系统是由独立的专业和岗位靠人来把这个系统联系起来的。现在通过顶层设计后搭建了一个平台,使得各个子系统间不再需要人了。这对整个系统顶层设计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求我们把原来零散的不同专业的系统,让这些专业、让这些系统互相联动起来,能自动的说上话,这其实是非常难的“
作为无人驾驶地铁的重要设计者,郜春海并不刻意掩饰自己对无人驾驶地铁技术的偏爱,他分析认为,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这都将是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无人驾驶就是智能化的概念。全自动之后,更多规则性的、重复性的劳动完全由机器,由设备去做,解放出来的人做什么?一部分彻底解放出来的人力我们就不再需要,还有一部分人可以提高整体轨道交通的安全水平。通过这种方式,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像燕房线这样的地铁,跟有人驾驶相比,到运营后期能减少人员在三分之一左右。按照这套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来说,特别是运营期间人工成本是很大一块,如果能减少三分之一,对后期的运营投入是极大的贡献。”
全自动运行列车控制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集成技术一次质的飞跃。国际公共交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全自动运行系统总运营里程将超过2000公里,到2020年国际上75%地铁新线将采用这一技术,40%的既有线改造时将采用这一技术。
而根据相关规划,北京地铁3号、12号、17号、19号线以及新机场线等新一轮轨道交通线路建设都将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这一技术。
郜春海介绍,据了解,全国目前有10个城市,20-30条线计划开展建设全自动运行系统。
此外,郜春海还透露,轨道交通订制化服务也已在研发中,轨道交通共享出行方式将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