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热度迅猛提升,尽管如此,诸多企业盲目跟风,产业虚火渐显。从“精英技术”到“草根
应用”,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政策力挺
人工智能已成为科技界的一颗“明星”。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这是“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两会上,百度CEO李彦宏、小米董事长雷军、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等来自IT界的代表委员也积极发声,提出了人工智能及其在相关领域应用的提案,建议制定国家层面的总体行动计划。
事实上,人工智能早已进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释放出更大的社会、商业价值。科大讯飞日前正式启动“AI教育”公益计划,让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进入农村学校,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人工智能进入医疗影像领域,辅助医务人员诊断病情;花椒日前上演首次
机器人直播,吸引113万网友围观,打赏超过54万元人民币,成为当天花椒收入榜第一名……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的技术竞赛,各行各业欲借势腾飞。在上个月的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揭牌仪式上,李彦宏表示,过去2年半百度研发支出超过200亿元,其中大部分投向人工智能。目前,百度人工智能团队规模扩大到1300人,预计今年还将再增加数百人。今后,百度将继续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关键性产品,如云计算、金融服务、无人驾驶汽车等产业的投资。而雷军也非常看好人工智能的发展,并暗示未来半年小米将有人工智能重量级产品发布。
大势所趋
人工智能成为“香馍馍”,不仅上升到国家战略,企业亦蜂拥而至,已然成为一大发展趋势。
市场潜力不容小觑。日前召开的“2017中国IT市场年会”透露,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9亿,其中智能硬件平台为152.5亿,占比达到63.8%,高于86.5亿的软件集成平台。未来三年人工智能市场将迎来新兴机遇点,预计2017年产业规模达到295.9亿,2018年将达到381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6.3%。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丰富,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王广宇预测, 人工智能跟
工业4.0的结合将带来两大趋势,一个是智能工厂,另一个是智能生产。他表示,在消费、游戏、金融、制造等领域,人工智能都在不断介入并改变工业领域的一些趋势,譬如智能冰箱、智能自行车、智能手表、
智能机器人等。
作为前沿科技的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科大讯飞总裁刘庆峰甚至断言:“人工智能+的时代正在到来;任何一个行业或公司,如果不用人工智能来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五年后一定会出局。”对于陷入发展瓶颈的企业而言,发展人工智能或是改变命运的契机。目前,圈地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司不乏英特尔、谷歌、GE、三星等科技巨头,似乎谁都不愿意错过这个风口。
火热背后需要冷思考
人工智能热浪袭来,各式各样的业务被打上人工智能的标签,一派欣欣向荣之景仿佛在宣示,这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最好时代,但市场上也有另一种声音:人工智能泡沫将破。OFweek行业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80%以上机器人厂商本体业务出现同比增长,仅有20%的厂商同比下降;但从盈利能力来看,机器人本体业务亏损面高达70%。换言之,70%以上的企业的本体业务处于亏损状态。在市场火热的背后,我们需要理性的思考。
技术短板。目前,人工智能行业内存在很大的水分,很多企业随大流进入这个领域是因为政策红利,并未考虑过自己是否具备这个技术能力。可以说,真正具备一定人工智能技术并落实生产的企业是凤毛麟角。
安全隐患。刚刚结束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人脸识别安全预警,业内专家表示,在长期的视觉分析研究中,他们发现人脸识别的技术厂商对活体检测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系统很容易被攻击,这就可能导致用户的个人隐私、财产受到安全威胁。这也警示我们在大力人工智能的同时不可忽略用户的安全需求。
简而言之,人工智能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已逐渐明晰,在政策红利期,企业更要注重智能产业技术和应用发展的突破,警惕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