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的起因,源于竞争对手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的一席话。3月4日,董明珠首次对外推销格力电器智能装备时,面对众多媒体和经销商称:“我不评价别人几百亿收购别公司的产权”,之后却表态称,“能买来的技术都不是核心技术,而没有核心技术,企业就没有持续进步的力量”。
对于“网红”董明珠的暗讽目标,在场众人皆明白她是意指美的集团。董明珠的上述针对性表态,犹如石沉大海般并未收到美的集团任何回应。
美的高管回呛:没有开放心态就没有今天成就
事情导火索始于2017年年初。
彼时,美的集团以约292亿元的代价,完成对全球四大机器人厂商之一的库卡(kuka)集团的要约收购,持股比例升至近95%,此后,美的集团又宣布收购以色列运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高创(SERVOTRONIX)。两笔收购,使得美的集团一跃成为全球重要的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系统厂商。
过往董明珠对美的集团多有贬斥评价,而美的集团一般并未选择回应。实际上,这一低调作风符合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对公司文化要求,他在最近一次内部会议上演讲时称:“企业家精神、开放性、包容性、务实肯干、低调,这些都是美的好的基因。”
不过,对于董明珠的贬斥表态,在美的集团内部有不一样的声音。
美的集团一位高管对腾讯财经称:“这个事情本不该我回应”,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技术进步,一直是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没有这种开放的心态,我们就不会取得如此成就”。
另外一位美的集团高管则对腾讯财经称: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的企业家群体中竟然还有人持有如此保守心态,那么,这种心态出发点与计划经济时代特点有什么区别?
实际上,这种“互呛”氛围背后,隐藏着一场更大规模的商战。
机器人暗战打响
所谓更大规模商战,正是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正在迅速崛起的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行业。
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每万名工人占有36台机器人,而到了2020年,这个万人占有机器人数量将提升至150台,是2015年的4倍,彼时,中国在全球自动化密度的排名,也将从28位提升至全球前十位。
与此同时,相关企业以及行业巨头也纷纷加码中国市场。早在2015年,另一家机器人业巨头安川电机,则与美的集团签订合资公司协议,发力中国市场。而刚刚被美的集团收购的库卡CEO Till Reuter在3月8日对腾讯财经表示,到2020年,库卡在中国市场营收将从目前不足5亿欧元,增长至10亿欧元。
除了不断发力的美的集团之外,格力电器也将多元化触角伸向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领域。格力电器提供的资料显示,2013年公司进入智能装备领域, 2016年珠海银隆从格力采购了19.33亿元的智能装备,约占该类业务销售额的61.68%。以此粗略计算,格力2016年智能装备的营收大约为31.34亿元。此外,2017年2月23日,格力发布答复深交所关注函显示,珠海银隆计划在2017年采购格力电器智能装备、工业制品约190亿元,其中,智能装备80亿元。
这一交易顺利完成,则会使得格力电器一跃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装备供应商。不过,珠海银龙与格力电器乃至董明珠本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这也是深交所发出关注函的原因。
当然,以销售起家的董明珠,并不会将自己的生意局限在珠海银隆。而争夺不断迸发的市场蛋糕,将使得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两大白电巨头“冤家”间的博弈,从空调、冰箱、小家电等产品领域,上升至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领域。
家电制造业红海航行,考验企业多元化能力
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的“冤冤相报”,反映出家电制造业的现实瓶颈。
自2014年家电业步入调整期,国内诸多企业的正增长乏力,尤其在2015年度,行业领先的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在年度营收数据上都出现了滑坡,而这一态势延伸到了2016年度。此外,黑电企业也未能独善其身,行业主要企业领导层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多是增长乏力。
由此,在这一行业背景之下,多元化转型成为从过往数十年中赚了钱的家电企业的路径选择,而走在多元化转型排头兵位置的是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
以空调为主业的格力电器,自2010年以来,逐步扩展出小家电、冰洗、智能装备等多元化领域,此外,行事高调的董明珠,还在近两三年将多元化触角伸向手机、汽车领域。其中,手机和汽车领域多元化遭受不少现实挑战。
2016年以来,先后收购库卡、高创、东芝家电业务的美的集团,在3月8日宣布,转型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系统为主要产品的科技集团,而它是家电业多元化路径选择的代表企业之一。这种以并购为主要方式的多元化扩张做法,在2016年家电业内发生多起,包括海尔集团收购GE家电、鸿海收购夏普等。
从目前来看,美的集团在多元化扩张中领先格力电器一个身位。以3月8日,收盘价计算,美的集团的总市值达2152亿元,市盈率12.6倍;而格力电器的总市值为1690亿元,市盈率11.3倍。此外,根据两家公司半年报数据显示,美的集团2016年半年报营收比格力电器多出283亿元。
不过,转型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只能说是处在进行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