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衍生“双刃剑”效应 产业发展争议仍存
虽然,
机器人取代人类工作岗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按照当前的科技研发进程,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确实随时都可以发动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这可能影响到所有的社会阶层。机器人可能创造“无限的繁荣”,但也可能有碍于人类未来的就业情况。正如世界经济论坛所预测,到2020年,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可以取代510万个工作岗位。这一场“机器换人”的革命将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由此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争议一:机器人立法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1月12日,欧洲议会法律事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呼吁制定“人类与人工智能\机器人互动的全面规则”,这或将是首个涉及管制机器人的立法草案。据悉,这份立法草案旨在为民用机器人的使用制订法律框架,并且对机器人可能引发的安全风险、道德问题、对人类造成的伤害等情况以及是否应给予机器人“电子人”的法律地位等问题作讨论。
此外,报告还要求欧盟为民用机器人制订法律框架,探讨是否需要为机器人安装“死亡开关”、研究机器人抢走人类工作的应对措施等等。专家认为,此次立法将有利于人类应对机器人革命带来的社会震荡。
争议二:人与机器人结婚
近日,在未来论坛2017年会上,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终身教授、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谷歌云首席科学家李飞飞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人工智能的火爆不纯粹是泡沫,它确实是有其道理。对于人与机器人结婚,李飞飞称每个人对结婚定义、结婚目的、结婚要求是不一样的。这问题是按照目前人工智能发展速度,50年以后机器人将可以与人类结婚,得到与人类一样的权利。
此外,李飞飞还预测,人工智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大规模提高医疗健康的水平。让孩子们或者是老人们都不再受疾病,缺医少药,这是人工智能既是可以实现又是很重要的。
争议三:机器人识别情感
得益于供计算机学习的数据的增加,以及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最新一代的AI技术已然诞生。这些机器正变得越来越善于处理原来被认为只有人类能够完成的任务。AI如今能够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如识别人脸,将脸部素描变成照片,识别语音,玩围棋等等。
不过,数据数量正持续增加,处理性能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未来几十年,有些AI系统很有可能能够像人类那样识别不同种类的情感。而AI究竟能否体验情感,则还存在着争议。即便它们能体验情感,也肯定有一些情感它们是无法体会的——因而很难真正理解那些情感。
总结
机器人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但自动化取代工作岗位的速度并不像某些令人担忧的预测说的那样快。除了科学技术研发力的影响外,经济、劳动力市场、规章制度以及社会态度等其他重要因素也会影响全世界范围内“机器换人”的进度。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当前业内人士尚无法准确预测自动化的进程,只能预测出一些区间。根据经济趋势、劳动力市场情况、规章制度以及社会态度,这个时间点可能提前 20 年或者延后 20 年。因而,我们目前热切讨论的这些争议点将一直伴随着全球“机器换人”的进程而随时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