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白色外壳的机体,在透明的模拟管道里360度旋转,一个清扫,一个吸尘。装载了红外摄像头的清洗
机器人将管道中的信息传输到手机端,实现对管道内清洗状况的全程监控。近日上午,在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机电工程学部实验室内,“管道清洗机器人”正在模拟管道清洗工作。而该校学生团队更是凭借此项作品,在全国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斩获一等奖,并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一项国家发明专利。
一件创业作品同时荣获2项发明专利,这在民办高校中实属罕见。这样的成绩也让学生团队们兴奋不已,用他们特聘技术顾问周鼎教授的一句话来形容:这是“‘土八路’战胜了‘正规军’”。
从3月份开始着手组建团队,到最后“管道清洗机器人”模型机成形,学生们几乎是从零开始,在指导老师徐陶祎以及技术顾问周鼎教授的帮助下,一步步探索和实践,前后花了近9个月的时间。“在设计过程中,因为完全是自主研发,市场上买不到标准的零件和合适机体的型号,我们就在实验室里面反复调试和修改,机器人的外壳也全都是用3D打印出来的,很耗时。”谈到在发明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团队队长艾迪告诉记者。
就这样在一步步的实践中摸索,艾迪和团队成员们也渐渐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机器人迷”。每天和队友们讨论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对机器人进行调试,解决运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由于时间紧迫,项目任务量较大,2016年暑假,为了能够更好地沟通协作,艾迪和团队成员们选择留在学校,继续完成手中的工作。一群小伙子就待在实验室里,从头开始学起,跟着老师学习机械CAD规范、机械制图,周鼎教授也每次坐2个多小时的车从汉口那边赶过来,对他们进行指导。“自己动手画图,然后按照老师和周教授的要求反复的修改方案,直到满意为止,从实验到实践,团队所有人再也不断的磨合中更加的默契,团队凝聚力也越来越强。”7月初的时候,武汉持续暴雨,导致不少路面被淹没,那几天,整个团队的成员吃喝全部都在实验室里,加班加点,晚上睡觉用50-60个凳子一拼,就是他们的“床”。
回忆起当时做项目时的艰辛,艾迪表示自己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许多。一边设计,一边参考,从3D建模,到3D打印,在一步步的实践过程中,整个团队的战斗力也越来越强。
11月份,在江南大学举行的第八届全国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大赛中,艾迪团队的“管道清洗机器人”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此前,该作品还获得湖北赛区一等奖。
“他们拿到全国一等奖和2项发明专利,我觉得是理所当然的。”特聘技术顾问周鼎教授表示。这位70多岁的老人,被称为“中国研发小型压路机第一人”、拥有国家53项专利,基本做到成果转化,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目前是该校机电学部
开云电竞官网下载app方向学术带头人。
周鼎教授表示,目前的产品还处于初级阶段,要真正成为产品,创业投产还需要一段路要走。“我们的终端产品是需要投放市场,风道吸尘器也是瞄准国外尖端水平的。”对于整个团队和项目,周教授信心满怀。
虽然产品还在继续研究中,但“管道清洗机器人”这一成果已获得《一种室内风道用清扫机》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证书编号:ZL2015.20783306.9),《一种室内风道内清扫机器人》发明专利证书已经审核通过,将于下月寄到学生团队手中。不少企业也已纷纷表达了合作意向,期望与该团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