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Siri推出智能语音助手,我们与手机交互的方式除了通过触碰小小一方屏幕之外,还可以用语音提出指示,有趣的是Siri还可以和我们有问有答,当人和手机可以对话,它就渐渐成了一种超越“工具”的东西。
【语音识别技术:从军用到民用】
如果说摄像头是机器的眼睛,那语音识别技术,就是机器的听觉系统。虽然它在近几年才以智能语音助手的身份走进我们的生活,其实这一技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研发了。很难想象,现在和我们对答如流的语音助手,在一开始只能识别10个英文数字发音。
语音识别是如何实现的呢?简单来说,就是用转换装置把人的声音收入机器,在程序中和数据库的样本对比,将匹配结果转化为指令。
在 PC时代,语音识别技术的
应用还没有进入到寻常百姓家,不过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就已经预示了它将如何进入人们的生活。例如语音识别技术在航空飞行中的应用,可以让飞行员通过语音来代替手动操纵设备,从而把注意力集中更重要的地方。和PC时代不同,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再整天守在电脑前,智能终端的应用场景十分丰富,人们常常会发生不方便用手来进行交互的情况,这时候语音识别技术就有了用武之地。
【Siri水土不服 中国话到底是有多难?】
让我们接触到智能语音助手的是军用转民用的Siri,不过从一开始,Siri似乎就是噱头多于实用性。
Siri 的人工智能技术虽然还算成熟,汉语复杂的语义和多变的发音让它在中国多少有点水土不服。尤其面对中国各个地区的方言,只能识别标准普通话的Siri更加无 力。目前网上传的最火的是如何“调戏”Siri,比如向Siri说,我爱你,它会回答“你对每款苹果产品都这么说吧”,或者是Siri中隐藏的小彩蛋,例如苹果系统更新时,对Siri说“告诉我点新鲜事”,它会自动向你介绍新版IOS系统的信息。说到底,Siri在中国,更像是一款供人消遣的手机宠物。
可是就像之前说的,我们对移动终端语音交互的需求切实存在,当Siri水土不服时,有没有有一款智能语音助手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
【灵犀语音助手 真正为用户提供价值】
我的建议是,还要把目光投向中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汉语实在太过复杂,任何一款不是用汉语作为基础开发工具、不由中国人作为主力开发团队的的智能语音产品,到了中国面对中国话,都会“变笨”。
而中国本土的智能语音助手,大多还都走的是实用路线。科大讯飞和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推出的灵犀智能语音助手就是的例子。
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领域耕耘多年,拥有以汉语基准的巨大数据库,让灵犀智能语音助手可以灵活识别各种语境下的复杂语义,最接地气儿的功能就是它还会说五种方言。同时灵犀智能语音助手还有实时语音翻译功能,解决了出国旅游时沟通不畅的问题。还有当然语音拨号、查天气、订酒店订航班这类标配功能更不在话下。
和中国移动咪咕公司的合作,给了灵犀两样独有的功能。一是基于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旗下咪咕海量内容库,灵犀可以给用户提供丰富的内容服务,听小说、查快递、听新闻等等,连接 100多个垂直领域使得语音智能助手提供的内容更具价值。二是提供准确的移动客户服务,用户可以直接语音查话费、查流量等等,直接省去了繁琐的发短信、打电话步骤。
相比Siri一类“手机宠物”式的趣味性产品,我更看好灵犀智能语音助手这样实用型的产品。趣味性产品,是给用户提供甜点,而工具性产品,则是解决用户的痛点。只有成为工具、为用户创造价值,才能提高用户粘性,获得更多的流量。
有了移动提供的咪咕海量内容库,灵犀智能语音助手就有了成为连接的资本,一端是用户,另一端是庞大的内容,语音助手本来就是一个各种搜索引擎的集合体,作为连接,能给用户提供的价值越大,其自身的价值就越大。目前灵犀智能语音助手已经拥有了1.4亿的用户量,随着这个数字逐渐上升,智能语音助手也将有希望成为入口级产品。
据称,在灵犀智能语音助手的4.0新版本中,更是AI功能进行了优化,推出了“灵犀智能宝宝”,从单纯的语音助手变成了可 感知、有学习能力和决策能力的人工智能,从而可以向用户推荐更精准的内容。在接下来的版本中,灵犀智能宝宝形象还会不断更迭升级。在面对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时,率先可以替人类做出决策的工具更有可能抢占市场先机。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只需要两种东西一种是有趣的,另一种是有用的。记住,只有为用户提供价值,才能在这片丛林中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