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在机器人创新生态峰会上发表演讲
7月14日,由工信部、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九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在深圳开幕,多家机器人厂商携机器人新品参展,场面火爆。然而,昆山穿山甲机器人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机器人产业目前处于冰火两重天:展会很热闹、市场很冷清。“机器人市场还处于从0到1的过程中,现在做机器人的研发就是烧钱。”
如何更好地进一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在这个问题上,国际芯片巨头英特尔决定试水“用分享经济的思维服务智能硬件创新”。在主题为“携手同芯,共创未来”的机器人创新生态峰会上,英特尔高举“标准化、开源和开放平台”,携手中国知名智能硬件平台“硬蛋”,拟联合产业伙伴从技术创新、市场加速、专业运营三个方面,共同打造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
瞄准机器人创新生态
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的一席话道出了英特尔大力推动机器人创新生态的初衷。
“到2020年,连接到云端的智能终端将会有500亿个。在云计算、物联网时代,巨大的、海量数据的诞生越来越依赖于智能终端,而且这些终端在不断地智能化,采集更多的数据,然后实现增值。我觉得,这个产业链的创新活力、未来潜力和对全世界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杨旭说。
杨旭介绍说,英特尔在中国的整体战略包括芯片级的合作、战略策略投资和共创生态。他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共创生态,这是“几十年做计算机产业总结出来的经验”,“完全超越了当初的电脑本身”。
“现在问一万个人,机器人到底应该长什么样,应该做什么事?可能一万个人有一万个不同的答案。”英特尔中国战略合作与创新业务部中国区总经理李德胜说,机器人产业已知有60多个场景,随着未来技术的发展,可能还会有600个、6000个场景。创新的能力、产品的研发、市场的培育,“在机器人这个新兴行业一定会有产业链方面需要大家配合完成的”。
这正是英特尔牵手硬蛋的原因之一。硬蛋创始人、科通芯城集团董事长康敬伟在峰会演讲中说:“真正的创新是一种‘积木式’的创新,一定要从底层开始。为了做好一个机器人,需要像英特尔、微软、百度这样做底层技术的公司提供从芯片、人工智能的软件到云服务等一些核心的技术。然后它需要有减速器、马达等一些核心的模块。在这些模块上面,我们能与很多做系统集成的设计公司进行合作,最后推向市场。它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开放的玩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英特尔准备扮演一个创新技术和开放平台提供者的角色。
英特尔致力于以技术创新寻求与产业界合作伙伴的“对接”。在技术创新方面,英特尔并不局限于芯片。“从英特尔传统的芯片技术和产品,到今年4月在信息技术峰会上发布的基于机器人的实感技术(Real Sense)开发平台及3D扫描、场景识别、脸部跟踪等开发平台工具,英特尔都愿意开源出来,来推动技术创新和突破。”杨旭告诉记者,共创生态更重要的是完善生态链之间、上游和下游的对接。英特尔原创的技术和平台,很多是要靠合作伙伴把它开发成产品和
应用,开发成具体的服务,所以要构建生态链,对接很重要。
在对接这一环节,硬蛋也将扮演重要角色。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智能硬件创新创业平台,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硬蛋上已积累了超过1万家智能硬件领域的创新创业者。他们中约80%来自于中国,20%是来自于美国硅谷、以色列、欧洲等一些海外的创新创业团队,其中5%~10%的项目和机器人直接相关。
“一个很好的生态系统,最终其实就是一个C2M(消费端到工厂端)的产业链的生态系统。”康敬伟在演讲中介绍说,我们如果能够用数据,把C端的数据打通到整个产业链,就可以再从设计、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去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率。“这就是硬蛋想联合像英特尔这样的行业老大,一起去打造一个服务于中国创新创业者、服务于全球的机器人创新创业者的开放式平台和生态系统。”
康敬伟希望这个平台还能“更大一点”:“我们不光是把像英特尔这样的技术公司拉进来,我们还能把很多的投资者、市场营销公司、设计公司都拉到这个平台上,形成‘一站式’的开发系统,让我们的开发者坐在家里,坐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够设计出世界上最牛的机器人,然后很快地通过他的粉丝群,能够把他的idea、把他的品牌推广出去,走向市场。”
此外,李德胜提出,标准的开放平台实际上为机器人“玩家”,特别是开发者搭建了一个“唱戏”的台子,基于这个平台,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重复投入和低端开发,从而很快地把自己的核心技术创新立起来。“对于避免机器人产业‘高端产业低端化’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