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斯坦福大学发明这个“五肢潜水机器人”的最初设想是将其用来研究红海地区的珊瑚礁,因为珊瑚礁的采集需要非常小心谨慎,但红海的深度又非人类潜水员所能触及。
“海洋一号”的上身酷似人类,有两只眼睛和两条组织缜密的敏捷的胳膊,“尾巴”部分装有电池,计算机及八个一组的推进器。正是因为其胳膊部分的设计使“海洋一号”成为适应脆弱的珊瑚环境和完成打捞(诸如“月亮号”)沉船上价值连城文物的不二选择。手腕部分的力传感器能将触觉感知反馈给驾驶员,这样他们不需要潜入海底就能计算出物体的重量;机器人的“大脑”能与触觉感官协同合作以保证机器人的手不会破坏海底脆弱的物体。即使身在波涛汹涌的海域,导航系统也能自动使船身保持稳定。这样有了各个部分的配合,即使身处危险的海底环境,如在声称有5个海底机器人的福岛Daichi海域,“海洋一号”也能够有效地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