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此前轰动全球的“人机大战”中,机器人“阿尔法”几乎毫无破绽的计算能力除了让大家看到科技的广阔前景,更带来种种担忧,很多人开始陷入“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的恐慌。那么,现实到底如何呢?
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
事实上,早在1997年,“深蓝”计算机与当时的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对弈时,这位号称人类最聪明的人,在第六盘决胜局中,仅走了19步,就败给了“深蓝”。2006年,首届中国象棋人机大战中,五位中国象棋特级大师最终都败在超级计算机“浪潮天梭”手下。
去年8月,《纽约时报》向外界披露,它们有位主编其实是聊天机器人,这位主编挑选的文章平均阅读量是普通文章的38倍,每天工作24小时不休息。一个月后,腾讯公司推出了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它写稿生涯的第一篇报道文字通顺,数据翔实,且仅用了1分钟就写成。
“深度学习”获超能力
人工智能为什么这么牛?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刘知青教授认为,这是因为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掌握了某种固定规律,从而做出最优判断和处理。“举例来说,‘阿尔法’通过‘神经网络’学习了大概20万个高水平围棋棋谱,从而获得了在盘面上如何落子的‘直觉’。”刘教授说,这种直觉并不是天生而来的,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那么,人工智能这种直觉和第六感,与人类基于大脑的判断孰高孰下?刘知青解释说,人工智能的“直觉”和人类脑中的“灵光一闪”不同,前者背后有坚实的数学模型,且做了大量的计算,在各种悬念中找出胜率最高的一种,这种科学理性的判断过程,跟人脑的直觉不完全相同,它是数学和科学的体现,人脑很难达到这种程度。
一旦联网 拔掉电源未必可行
目前人工智能大概分为四个级别:1、没有学习能力;2、具有固定的学习能力,且习得的技能有上限值;3、技能增长没有极限,但因为它的学习能力是事先设定的,所以被认为不会成长为超级人工智能;4、具有无限的学习能力,可以成长为超级人工智能。
专业人士安慰说,此次与李世石对战的“阿尔法”只是第2级人工智能,第4级人工智能还远远没有问世。如果人工智能真的有一天对人类动手,“拔插头”能管用吗?他们都否定了这个方法。因为人工智能不是在一台机器上,整个互联网都有它的存在。
彩云天气创始人袁行远以“阿尔法”与李世石的对决为例说:“在比赛中,坐在李世石对面的人在韩国连接英国的服务器,然后从英国服务器给美国的计算机下指令,最后再把计算结果传回韩国。你把韩国的机器电源拔了,根本不影响比赛。”那没有应对之策了?袁行远说,可以采用
电影《黑客帝国》里的方法,就是给地球加一个罩,从而切断风能、太阳能这些可再生能源,等着地球自身能源耗尽,这等于是给地球拔电源。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江认为,面对技术进步,人类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坦然接受。就像当初出现原子弹,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能阻止的。最聪明的做法不是去阻碍技术的进步,而是积极努力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当初,汽车代替马车,马夫、修马车的人是不适应的,认为自己的饭碗被抢了,但历史证明,这种替代提高了效率。未来人工智能如果取代了所谓的白领,或许意味着我们社会需要发生一个结构性变化。人工智能善于做的就让它去做好了,一定会有它不擅长的。比如创造性思维,甚至休闲娱乐,人工智能总没法替代人类去休闲。”